成語《欺世盜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欺世盜名:qī shì dào míng
詞源: 《荀子·不茍》:“夫富貴者則類傲之; 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 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暗世者也, 險莫大焉。”
詞由: 春秋時, 衛(wèi)國有個大夫叫史魚。他曾多次勸說衛(wèi)靈公, 但始終沒有被采納。后來史魚病重臨死時, 關(guān)照他的兒子在他死后不要把尸體裝進棺材, 即以尸進諫。衛(wèi)靈公知道后對史魚大加贊揚。另外,戰(zhàn)國時齊國人田仲, 他哥哥是一位食祿萬鐘的富翁,但田仲自鳴清高, 寧可靠織草鞋過日子, 不去依靠哥哥。戰(zhàn)國時的思想家荀子說:“史魚、田仲的行為實際上是欺世盜名·世界上沒有比盜名這種行徑更邪惡的了,它甚至比偷貨物更惡劣。”
詞義:欺騙世人,竊取名聲。世人: 當時的人。盜: 用不正當?shù)氖侄胃`得。
書證: 宋·蘇洵《辨奸論》:“王衍之為人, 容貌言語, 固有欺世而盜名者。”魯迅《花邊文學·大小騙》:“‘欺世盜名’有之,盜賣名以欺世者又有之, 世事也真是五花八門。然而受損失的卻只有讀者。”
上一篇:成語《模棱兩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殘兵敗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