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列那狐和伊桑格蘭狼》寓言賞析
…………
列那狐說道: 我曾和狼同走,看見一只紅馬, 帶了一只黑色的小駒, 只有四個月大小,又好又肥。伊桑格蘭餓得快死, 懇求我到馬那里, 問她這個駒賣不賣。
我奔到馬身邊, 問她這事。她說要有現錢才賣。
我問她要賣多少錢。
她說道:“價錢寫在我的后足上。如果你認得字, 能夠看得出,你便來看吧。”
于是我猜出她的心思了, 我說道:“好的。”于是奔到伊桑格蘭那里,說道:“叔叔,你要買這只小駒,她說價錢已寫在她的足上。她要我去看,但我不認得一個字,我很自悔, 因為我沒有上過學校。叔叔,你要吃這小駒么?如果你認得字,便可以去買了。”
“嗄, 侄兒, 我很能夠做這事。 我懂得法文、 拉丁文、 英文及荷蘭文。 我到過渥斯福的學校。 我要到她那里, 看看這小駒的價錢。”他叫我等候他。他奔到馬那里,問她是否要賣去這小駒。她道:“價錢已寫在我足上。”他道:“讓我看看。”她道:“好的。”舉起她的足,正正踢在他的頭上, 馬蹄是新換的,還釘有六只尖釘,他被踢倒在地上,好象已死去。馬領了小駒自去,伊桑格蘭帶著重傷躺著。他血流不止, 呻吟著。于是我走近去,說道:“伊桑格蘭勛爵,好叔叔,你現在怎么樣了?你把小駒肉吃夠了么?為什么不給我一點?我代你傳過命。你是否飯后便睡?我求你告訴我, 馬足上寫的是什么?是散文還是韻文?我很想知道。 我以為必是一首詩, 因為我遠遠的已聽見你在唱——你極博學, 沒有人讀書比你讀得更好些。”
…………
——《列那狐的故事》(鄭振鐸譯述)
《列那狐的故事》以列那狐與伊桑格蘭狼之間的斗爭為主要情節線索。它們分別代表著上層市民與封建貴族。伊桑格蘭狼雖然強悍兇狠,但他既貪饞又愚蠢,列那狐施展巧計,每次總能戰勝他。例如,列那狐以剃頭入戒可以吃到美味的烤魚為誘餌,用開水把伊桑格蘭狼燙得焦頭爛額。他又讓狼在尾巴上栓上桶子,放入冰河中捕魚,結果狼的尾巴給凍住了,被人痛打一頓,尾巴打脫了半節,等等。
這則寓言是列那狐和格令巴豬談處世之道時講的一個故事。寓意深刻,是《列那狐的故事》中重要的篇章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伊桑格蘭狼、列那狐和紅馬三個寓言形象,對封建貴族進行了辛辣的嘲笑和深刻的揭露,表現了市民階層戰勝封建貴族的信心和下層人民的反抗力量。列那狐的特點是機智、狡詐。他聽了紅馬的回答,便立即品出其中的意味,卻能將計就計,既不讓自己去吃苦頭,又找到了整治伊桑格蘭狼的好機會。伊桑格蘭狼的特點是貪婪、愚蠢而自作聰明。他一點也不理解紅馬的警告,一點也不懷疑列那的詭計, 自詡通曉法文、拉丁文、英文及荷蘭文,徑直走向紅馬身邊,看看寫在紅馬足后跟的價錢,結果被踢翻在地,流了許多血,幾乎喪命。伊桑格蘭的失敗,象征著封建貴族必然敗于市民階層之手而退出社會舞臺的歷史命運。
紅馬是這則寓言中既可愛又可敬的形象,代表著下層人民的反抗力量。她對狐與狼早有警惕,先是不動聲色,觀察敵人的動靜,然后利用自已的優勢,把兇殘的敵手引到自己的足后跟來,冷不防抬起后腿,給敵人以致命的一擊。這一足干脆利索,不偏不倚正正踢在伊桑格蘭狼的頭上,給了貪殘者一次永遠也忘不了的深刻教訓。紅馬的舉動說明,對兇殘的敵人既不能掉以輕心,更不可忍讓示弱,而且要善于利用敵手的弱點和自己的優勢, 出其不意,克敵制勝。
這則寓言善于通過矛盾糾葛塑造形象。 首先,它使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即以伊桑格蘭狼和列那狐陪襯紅馬。伊桑格蘭狼雖兇狠,但在紅馬那里絲毫也占不到便宜,卻以慘敗告終。列那狐雖詭計多端,把比他強大的敵人耍弄得團團轉,卻也不敢與紅馬多作周旋,知難而退,讓狼去吃苦頭。他們都是紅馬手下的敗將。其次, 它創造性地襲用了伊索寓言的情節。伊索寓言《狼和馬》本只有狼和馬兩個角色,狼想吃馬,馬用計踢狼;作者將這個情節編進列那狐的系列故事,寫成列那狐將計就計讓狼挨踢,更加豐富了列那狐既與強者周旋斗爭又欺壓弱者的復雜形象。
上一篇:《從失敗中得到教訓就是勝利》寓言賞析
下一篇:《歐美澳寓言·列那狐和公雞商特克萊》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