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細大不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細大不捐:xì dà bù juān
詞源: 唐·韓愈《進學解》: “言未既, 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 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 記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鉤其玄, 貪多務得, 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 恒兀兀以窮年: 先生之業, 可謂勤矣?!?/p>
詞由: 國子監的先生教學生要勤于學業,業成可以為國效勞。先生的話還沒有完, 就有學生笑起來了,說:“先生是在欺騙我們。你不停地誦讀六經, 廣泛閱覽各家的書; 提出要點, 又能生發開去; 不論重大的細小的都不放過。日以繼夜, 一年到頭, 都是這樣的學習, 先生你對學業可說是勤的了, 然而你又怎么樣呢?”
詞義: 重大的細小的都不丟棄。細: 微, 小; 捐: 舍棄, 丟棄。
書證: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回:“戴升還問人家要問包, 也有兩吊的, 也有一吊的, 真正是細大不捐, 積少成多, 合算起來也著不少?!?
上一篇:成語《精神滿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絕圣棄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