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名鼎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大名鼎鼎:dà míng dǐng dǐng
詞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四回:“老人家說:‘你一到京打聽人家,象他這樣大名鼎鼎,還怕有不曉得的!”
詞由:清代河南按擦使賈筱芝的兒子賈潤孫,私造了一封周中堂的假信,騙過了河臺的眼睛,當上了河工下游的總辦。經過這一趟差使,賈潤孫大少爺錢也賺飽了,紅頂子官帽也戴上了。他志得意滿,便想進京引見,繼續向上爬。一到北京,就找到了一個錢店掌柜外號叫黃胖姑的。這個黃胖姑是紹興人,京城上下三等人都認得,外省官場也很同他拉攏,原是賈筱芝的至友。賈大少爺告訴黃胖姑,甚么庵里有個叫姑子的,是個大名鼎鼎的人,連皇上也常要賞他一個臉,走他的門路,總要近便些。黃胖姑當然認得這個姑子,而且也有往來,只因為也想賺官迷心竅的賈大少爺的錢,只得裝作不知,不愿告訴姑子的住處。
詞義:形容名氣很大。鼎鼎:盛大貌。
書證:馮驥才、李定興《義和拳》:“她家本姓郭,她叔叔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方紀《端溪行》:“大名鼎鼎的‘包青天’也曾被貶到這里做了三年州官。”王西彥《春寒》:“那兩位大名鼎鼎的伯夷叔齊的下場,魯迅在《采薇》里作了很好的總結。”
上一篇:成語《處心積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大聲疾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