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號可分為兩種類型:雙引號(“”)和單引號(‘’),它們只有形式上的差異,性質上和意義上沒有什么分別。引號的主要用途,是標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話。一般習慣都是用雙引號,只是引用的話里還需要再用引號,也就是引號里再套用引號時,才用單引號。我們把這個叫做外雙內單。
一、基本用法
1.用于標示行文中的人物對話和直接引文
【例1】我說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朱自清《背影》)
【例2】“我是一個美國兵。”傘兵說,“你們愿意把我藏起來嗎?”
(狄斯尼《勇氣》)
【例3】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例4】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
(彭荊風《驛路梨花》)
【例5】其實,又何止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同樣需要探索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應該成為全體科學工作者的座右銘。
(郝銘鑒《“挑戰者號”追思》)
【例6】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例1】、【例2】是人物對話;【例3】、【例4】、【例5】、【例6】是直接引文。如果是變動了的間接引語就不需要用引號。
2.用于標明表示否定、諷刺等意味的詞語和反語
【例1】德國強占山東膠州灣,“租借”99年;
俄國強占遼寧旅順大連,“租借”25年;
法國強占廣東廣州灣,“租借”99年;
英國強占山東威海衛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楊振寧《鄧稼先》)
【例2】“戰時和戰后的對華援助”,據白皮書說是四十五億美元,據我們統計是五十九億一千四百余萬美元,幫助蔣介石殺死幾百萬中國人,也算一項“友誼”的表示。
(毛澤東《“友誼”,還是侵略?”》)
【例3】鄧稼先雖有“福將”之稱,意外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楊振寧《鄧稼先》)
【例4】一時間“走后門”要求參加義務勞動的電話不絕于耳:首都醫院把電話打到組委會秘書長辦公室,中國船舶總公司六次派人交涉,北京市二十七中學托副市長說情……
【例1】、【例2】中的“租借”、“友誼”分明就是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含有強烈的諷刺意味,需要用引號標示出來;【例3】中的“福將”含有否定意味;【例4】中的“走后門”,原來是個表示貶義的慣用語,指那些不按正常渠道辦事,專搞不正之風的人的行為。在這里說的是反語,絲毫沒有貶義。如果不用引號標示出來,很可能引起誤解。
3.用于標示那些需要突出強調的或有特殊意義的詞語、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
【例1】此后我就留心這八只腳的“諸葛亮”怎樣捉飛將,并且看出,它有各種各樣捉拿的方法。
(周建人《蜘蛛》)
【例2】其實,南極的重要性還遠非如此。它不僅掌握著控制全球性風云變幻的“鑰匙”,而且還儲存著足以使大部分人類陷入滅頂之災的“武器”!
(任夢華《氣候的威力》)
【例3】爸爸發現后就擺出在課堂講課的架勢教育媽媽。媽媽不服氣,說她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詩”。我說媽媽錯了,是守株待兔。
(舒婷《我兒子一家》)
【例4】不要認為巖石是堅固不壞的,它無時無刻不經受著從各方面的“攻擊”:炎熱的陽光烘烤著它,嚴寒的霜雪冷凍著它,風吹著它,雨打著它……
(陶世龍《時間的腳印》)
【例5】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手兩腳,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么熱。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
【例6】12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她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
(冰心《小橘燈》)
【例7】也許還有人心里隱隱約約地說:你說的就是那些“兵”嗎?他們看來是很平凡、很簡單的哩。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上述例句引號中的詞語都具有特殊的含義:【例1】中的此“諸葛亮”非彼“諸葛亮”,非指臥龍先生實指蜘蛛;【例2】中的“鑰匙”和“武器”是有特殊意義的;【例3】中的“守桌待詩”具有特殊意義,是由“守株待兔”演變而成的;【例4】中的“攻擊”是指各種惡劣的氣候。這些詞語都是作者所要強調的、有特殊含義的詞語,要標示引號;【例5】中的“大”是為了突出阿長的睡相;【例6】中的“大家”都“好”是小姑娘特別希望和強調的;【例7】中的“兵”也是作者要突出和強調的。
4.行文中引用成語、俗語、諺語、歇后語時,要標示引號
【例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楊振寧《鄧稼先》)
【例2】“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我國古代的一句格言。把它運用在發射人造衛星,洲際火箭上,竟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治學的秘訣》)
【例3】我國有句諺語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說明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是不那么容易的。
(艾蕪《談短篇小說》)
【例4】農民當中流傳一句話:“勤一勤不受貧,懶一懶豁只眼”,仔細玩味,還真有道理呢!
【例5】他們的罵人話都是以貧為恥,比如“癟三”“鄉下人”“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鮮”,沒什么歷史觀,也不講精神價值的。
(王安憶《兩個大都市》)
5.用于標示行文中的簡稱、略語、專有名詞如綽號等
【例1】“文革”初期,他所在三研究所成立了兩派群眾組織,對吵對打,和當時全國其他單位一樣。
(楊振寧《鄧稼先》)
【例2】當前,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全面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例3】在我們的國土上,有這樣一些平凡高尚的人。他們像沙石,像小草,默默地為“四化”大廈奠基,靜靜地為祖國呈現新綠,任憑風風雨雨襲擊,總是矢志不渝。
【例4】根據地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權。抗日民主政權實行“三三制”原則。
【例1】中的“文革”是“文化大革命”的簡稱;【例2】中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簡稱;【例3】中的“四化”即指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現代化的簡稱;【例4】中的“三三制”即在抗日民主政權中,代表工人和貧民的共產黨員,代表小資產階級的進步分子,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的中間分子,各占1/3的名額。這些簡稱,都要用引號標示。
【例5】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
(張允文《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
【例6】它告訴我們,在離開現在大約六億多年前到五億多年前的那個叫“寒武紀”的時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寬廣。
(陶世龍《時間的腳步》)
【例7】覺英、覺群和覺世也買了些“滴滴金”、“地老鼠”和“神書帶箭”來燃放。
(巴金《家》)
【例8】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面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魯迅《故鄉》)
【例9】唱《金山寺》她裝白娘娘,跑起來白羅裙滿臺飛,一個人撐滿臺,好像一只蠶蛾兒,人都叫她“小飛蛾”。
(趙樹理《登記》)
【例10】他是著名的“喜歡拉攏”,最會替人吹,朋友中間給他起的諢名叫“紅頭火柴”,——并非因為他是光大火柴廠的老板,卻實在是形容他到處“一擦就著”就和紅火柴差不多。
(茅盾《子夜》)
【例5】到【例7】中引號內都是專用名詞。【例8】至【例10】中的“豆腐西施”、 “小飛蛾”和“紅頭火柴”都是綽號。
6.用于標明行文中的象聲詞
【例1】它很悲楚地叫一聲“咪嗚!”便逃到屋瓦上了。
(鄭振鐸《貓》)
【例2】當時速減到159公里時,機翼發出“嘭”的一聲悶響飛機失去操縱,進入極限狀態,正呈自由落體狀態往下墜,如果在12秒內不能改出,后果不堪設想。
(楊前進《試飛英雄鄒延齡》)
【例3】張書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淚水奪眶而出,“嗚嗚”哭了起來。
(穆嫻靜《他從海底生還》)
【例4】他又游到沉船尾軸處,用10多公斤重的潛水鞋“咚咚”猛踢船體。突然,意外地從沉船深處傳來微弱的兩下回音:“當!當!”
(穆嫻靜《他從海底生還》)
【例5】陳小手接過來,看也不看,裝進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熱茶,道一聲“得罪”,出門上馬,只聽見他的馬的鑾鈴聲“嘩棱棱”……走遠了。
(汪曾祺《陳小手》)
7.表示節日、紀念日的數字部分和重大歷史事件用數字表示的部分,要用引號標示
【例1】“五四”后的文學流派較之近代文學流派在文體和藝術形式上也有富于現代意義的更為自覺的追求。
(黃曼君《現代文學流派》)
【例2】恰巧“八一”節要檢閱民兵,小元跟廣聚說,要做些掛包、子彈袋、炒面袋,還要準備七八個人三天的吃喝。
(趙樹理《李有才板話》)
【例3】“九·一八”事變后,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政府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抗日救亡運動迅速高漲起來。
【例4】1947年5月,上海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示威游行。這一斗爭迅速擴展到南京、北平等許多城市。20日,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學生在南京聯合示威游行。反動軍警用木棍、皮鞭打傷學生幾百人。同一天,在天津也發生了反動軍警毆傷和逮捕學生的事件。這就是“五·二O”血案。
8.如果引文內還有引文,就要同時使用單引號和雙引號。使用時,雙引號在外面,單引號在里面
【例1】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
【例2】“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例3】張老師又笑了,說:“我們都知道你淘氣,可是我們中國古語說‘淘氣的小子是好的,淘氣的姑娘是巧的。’從前所謂淘氣的孩子,都是心思很活潑的。”
(冰心《陶奇的暑假日記》)
【例4】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么?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都德《最后一課》)
二、誤用辨析
引號標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話、著重論述或強調的對象、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引號的誤用有以下三種情況:
1.少用引號
含有特殊意義的詞語,如反語、綽號等都需要用引號標明。
【例1】有的同學寫文章專門注意找例子,時間長了,大家就管他叫例子。
(《中學生閱讀與寫作》)
【例1】“例子”是別人給取的綽號,應該用引號標明。
2.在間接引語中引號的誤用
將別人的話或文章原封不動地引用,稱為直接引用,用自己的話轉述別人的意思或文章內容,稱為間接引用。直接引用的話要用引號標出,間接引用的話不用引號。
【例1】國內兩家頗具影響力的法律報紙發表了針鋒相對的觀點。一個批評說:“法官明知當事人可以求得10萬元的賠款,卻裝聾作啞,判決難言公正”;另一個則辯護道:“法官應當消極中立,當事人既然未主張,法官愛莫能助”
(《誰來埋單》《打工》)
【例1】是轉述他人說話的意思,不是直接引用原話,因此不要用引號標明,應該將引號去掉。
3.引號內引語標點的誤用
【例4】老師勉勵我說:“你要學習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工作。”
(鄧婕《雙色作文》)
【例4】引語里又有引語,不該都用雙引號,應該先用雙引號,后用單引號,即“外雙內單”。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雙引號改為單引號。另外,“……孺子牛”在這句里不是獨立的一句話,它后邊的一句話并不表示停頓,所以這個句號多余,放在那兒形式也不美觀,應該把它刪去。
上一篇:冒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下一篇:括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