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水仙》詠水仙詩鑒賞
呂誠
湘魂懶上木蘭舟,淪落江南草莽丘。
澹色幽香羞自獻,江空歲晚若為儔。
素羅微步盈盈月,翠袖寒分寸寸秋。
隔竹似聞靈瑟語,吳云楚雨不勝愁。
這首詩是元代詩人、隱士呂誠所作,詩題是《雙清詩二首》,此為第二首。以詠水仙花為題旨,故重新標出《水仙》,以示醒目。
呂誠這首詩是歌詠水仙之作,作者采用比興寄托手法,神化水仙花,借以寓志。這在該詩序中有明確地表白:“梅花、水仙,一草木也。其生長恒在水涯幽谷之間,發于萬木搖落之后。不以榮悴異其芳,不以春秋寒暑易其操,雖窮冬盛雪,猶介然與松竹爭奇并茂,有類乎高人逸士;懷抱道德,遁世絕俗,而高風雅志,自有不可及者,余雖不敏,心甚慕惜之,故賦此以識云?!痹姷拈_端是以贊美的筆調寫水仙的生長環境。然而不是直敘水仙花的形狀、生長習性、境況,而是把水仙比作湘水的水神,寫湘魂懶于登上用木蘭香木造的華美的船,因而淪沒在江南長滿水莽草的水邊小丘上。湘魂,是用了歷史傳說:傳說舜巡察南方,死于鳴條,葬九疑山之陽。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尋舜,死后成為湘水女神。后人稱謂水仙。這就是以湘魂代水仙的緣由。木蘭是一種香木,春秋吳王闔閭栽植木蘭樹于潯陽江邊,以備建造宮殿用。魯班以木蘭木刻成舟。由此詩詞中的木蘭舟成為船的美稱。這兩句詩是說水仙習性卑濕,離不開水,不愿登上木蘭舟。表示水仙的獨立個性,不改變自己初衷。雖然沉淪在水邊雜草之中。仍不同于流俗而傲然獨、沉沒之意,對水仙湮沒在雜草之中,表示惋惜之情,生非其地,也就無法展示她的英姿馨懷。實際是暗寓自己身世感慨,有同于水仙。三、四兩句寫水仙的品格,花色澹然而幽香,獨恥于自媚于人。此時正歲末江天空凈,怎能有伴侶呢!花色素澹,表示水仙性習恬靜自然,暗香播遠。羞自獻,表示水仙不阿諛,不獻媚,保持避世絕俗的高風雅志。江天歲晚,表明開花季節與環境,正是萬木搖落之后,窮冬盛雪之時,同松竹爭奇斗茂,開在臘梅之后,江梅之前,無以為比,其芳不改,其節不移。此正是水仙可貴的品格。水仙的品格實為作者人格的化身。五、六兩句幻化水仙為仙女,寫其神態。贊美水仙與月光輝映的姿容。身著素羅衣的水仙女神,邁著輕盈的寸步,在圓月強光下躡行;她的翠綠衣袖拂著寒氣,不斷地傳來微微的寒意。用一位素服翠袖,神骨清絕,寸步寒月之下的神女刻畫水仙在寒月下開花,微風搖曳,花姿卓美。以神女輕盈寸步美態、月光盈盈的美態來比喻水仙花之美麗姿容,同時又是以神女,月光襯托水仙之美,情韻淳美,給人以啟迪。色彩分明,給人以嚴肅而溫馨之感,使人肅然起敬。這正象征作者對人生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懷抱道德,遁世絕俗的高風亮節,不為榮利、環境美惡所動。結尾兩句作者由幻想中回到現實,但耳中仿佛是象聽到湘水鼓瑟的水仙話語,由于隔著竹林而不得見,只有面對著這古代吳楚的南天,目睹朝云暮雨,而感慨愛而不見的憂愁。結尾句蘊含湘靈失舜而以南天云雨狀其愁,而又是不勝其愁。進而比喻水仙失主,生長在水涯幽谷,又遭遇寒暑霜雪,為此而感嘆,而不勝愁。這種品格、氣節、精神,實為一般人所不及,有類于高人逸士的風神志節。作者的羨慕與愛惜之情深寓在結尾的詩句之中,眷眷不移。
這首詠水仙花詩,采用比興寄托,幻化為水中神仙的手法,去刻畫水仙花的生活習性、特征、品格、精神;達到似花非花,亦神亦花,兩者契合無間;從而寄托著自己隱居不仕,懷抱道德,遁世絕俗、淡泊榮利,不懼威逼利誘。雖在水涯幽谷,猶保持清高的名節,以終余生。詩意清新,奇麗清婉,非昆山才子呂誠莫屬啊!
上一篇:朱敦儒《促拍丑奴兒水仙》詠水仙詩賞析
下一篇:丁鶴年《水仙花二首》詠水仙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