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山茶》詠山茶花詩鑒賞
俞國寶
花近東溪居士家,好攜樽酒款攜茶。
玉皇收拾還天上,便恐筠陽無此花。
蘇東坡評柳宗元《漁翁》詩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這首《山茶》,字面似極平淡,但稍加吟味,便覺“語少意多,有無窮之味?!?《容齋隨筆》)這“昧”,即在作者別有一種反常合道的“奇趣”。
此詩取材便與一般賞花詩大不相同。
賞花者中愛山茶者頗多,因它經冬耐寒又繁茂濃艷。高品如寒梅,而花容不似梅的清瘦疏淡。絢麗如牡丹,又不象牡丹的不堪風雨。可謂勁節芳姿,麗質高韻。因山茶品色俱佳,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和寄托。常見者大體兩路,一是贊其不避霜雪,一是繪其花之形色。這首小詩卻別有情味地寫詩人欲攜酒攜茶往東溪賞花的優游而又專注的情狀,從側面贊美山茶。
首句寫前往賞花,先點山茶生長之地。這一筆,大有深意。詩人出于自己的奇趣,深解山茶的高韻。這株山茶不依雕欄,不伴亭榭,又不與群芳眾卉為伍,而是“花近東溪居士家”。東溪,不確指某處,但可以知道這是一個極僻遠清幽的山明水秀之地,這里沒有塵世的喧雜,而有居士隱此以避世。山茶正是臨清流而伴幽人。這是寫山茶的生長環境,以“東溪”、“居士”點染離凡出俗的超塵之境,突出山茶的不涉塵界,為下文張本。既然是這樣的一株奇花,怎不讓人心向往之? 于是詩人要前去觀賞了。賞花這原是極普通之事,無須細說。而此詩作者卻津津樂道,細寫了欲往賞花時的不尋常的舉動:“好攜樽酒款攜茶”,攜樽帶酒地專往他處賞花,已足見其愛花情意之盛,而他另外還要攜茶,看來是要在花前流連多時了。對山茶百般賞愛的奇趣不可自抑,而“好”與“款”兩個形容詞,更寫出對觀賞山茶特有的殷切、鐘情之狀。至此,詩人為我們繪出了一個人物小象,他喜事將臨,不禁悠然陶然,簡直要手舞足蹈了。但這畢竟是外在情狀,他那樣的殷切鐘情,想來還別有奧秘吧?是的,他正想著,“玉皇收拾還天上,便恐筠陽無此花?!边@又是出于奇趣的奇特想象,極寫這株山茶的奇異非凡。山茶確為人間奇花。它有?;ǖ难U娜婆娑,又高大豐腴,“孤根拔地”,“威儀特整”。它可從暮秋開至早春,伴雪怒放,而其花朵又爛熳如火,所以人們贊它“稟金天之正氣,非木果之匹亞”,“不是尋常兒女花”。山茶有這許多奇特,一首絕句如何寫得出?詩人非常高明,以虛筆暗點,讓讀者以自己的想象把它補足。詩只在奇字上用筆,只強調自己為何酷愛這茶花,原來,它本是天國之物,偶到人間,得以一覽芳容,實為萬幸。再則,仙界奇花,怎能久留人間,一旦玉皇收還天上,人間便永無此花。一個仙凡之別,道盡了山茶迥于眾花的特質。玉皇天上的種種奇想,把詩人賞愛山茶的情感推向高潮,也把對山茶的盛贊推至極點,“反常合道”,新穎自然,不落凡近。
這首七絕作為詠花詩,它通篇不及花姿花色,只寫賞花。而賞花,又全從賞花人著筆,寫賞花人,又只寫賞花時攜酒攜茶的舉動及當時的心理意念,用筆非常簡約。但“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續昭味詹言》)所以包蘊多重?!昂脭y樽酒款攜茶”是主句,逼真欲現地寫出賞花者殷勤、鐘情之狀,而首句、三四句又從不同角度把這一行動的原因補足,于是,全詩都寫詩人對山茶的賞愛之情,這一重表現是非常有力的。
除此,小詩還有隱含的第二重意蘊,這恰是詩旨所在。這第二重意蘊又有兩層:一是贊山茶的高格,塑造了山茶棄俗離塵、超凡若仙的形象,通過寫別具奇趣的賞花人的厚愛激賞,側寫山茶的奇姿高格。這即所謂詠花。第二層是通過賞花寫人。描繪其優游恬淡之狀和偏愛東溪山茶之高韻的奇情異趣,審美追求,寫作者孤高淡泊的情懷。此詩實是詠花以言志。
前人評王維詩說:“王右丞如秋水芙蓉,依風自笑?!边@里的東溪山茶,不正是流連溪山、翹首出塵的詩人的比照么?
上一篇:林則徐《已酉上元后二日,邀程曉峰同年、廖韻樓前輩、保紹庭刺使、李橋東、楊平階二明府萬壽寺看山茶花有作?!吩伾讲杌ㄔ娰p析
下一篇:蘇軾《邵伯梵行寺山茶》詠山茶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