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窗前木芙蓉》詠木芙蓉詩鑒賞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這首小詩,就是借詠窗前的木芙蓉花,曲折含蓄地吐露了詩人深藏的情懷和心態。
“辛苦孤花破小寒”,是說在秋日百花凋零時節,木芙蓉花凌寒而開。題中“窗前”點出地點;小寒,即輕寒,點出時令;孤,猶言形單影只;辛苦,言其與天公抗爭之艱難。起筆的調子冷郁悲涼,“破”卻又透出一絲感奮。“花心應似客心酸”,由花及人,以“花心”喻“客心”,心心結環,擬情于物,借花自況,道出流寓他鄉作“客”,艱苦備嘗的凄婉心緒。“更憑青女留連得”,憑,憑借、依靠;青女,司霜女神;留連,留戀、盤垣。因“青女留連”,致眾花殘落,惟窗前一枝立于深墻棧院之中而獨秀,未作“愁紅怨綠”昭示眾生,其際遇與精氣則難能可貴。全詩二十八字,首頸照應,沉郁悲涼中含一絲感奮。后兩句,借花與霜神抗爭,以“愁紅怨綠”襯出一“得”之難,點化在命舛運乖的時境中保持獨立人格與堅貞品性的可貴。在情調上一掃凄涼黯然而透出幾絲明麗亢奮的情致,是詩人情態的弘揚,使詩的情理力度得以升華。
這樣一首小詩,就字面看是詠木芙蓉花,然而這花上托寓的心蘊卻沉重而幽遠,似載著許多難言的情思。
詩人自為官以后,由知府而擢升安撫使、制置使,后來官居參政知事(相當于副宰相),私心自然銘恩于高宗皇帝(趙構)這位“青女”。然值國運衰微之際,卻抱“多病”(錢鐘書:《宋詩選注》第219頁)之身,受顛離之苦,不能不感為官之難。再伺周圍因失寵而作“愁紅怨綠”者,益發感慨萬端之情。盡管暫受知遇而“得”,豈知時際艱厄,縱使個人抱病再去奮爭也難卜前瞻之“失”。
詩中為何借木芙蓉自況?因木芙蓉者,亦稱木蓮,拒霜。晚秋開花,花大而美艷,經霜不凋。蘇軾曾有“千林掃作一番黃,上有芙蓉獨自芳”之佳句,然只詠花而已。范詩借木芙蓉貞質勁節以自況,是托寓了自贊自持自爭的積極精神。詩中流露的寵幸之慰,自立之難,憐影之慨,處世之艱的心緒,不難體味詩人其時其地的矛盾心態和繁重情緒。
一首小詩竟托寓了詩人如此繁重復雜的情懷和心態,在歷代借物言志的詩萃中畢竟不多見,此中也看出詩人藝術功力上的老成和圓熟。
上一篇:范成大《菩薩蠻木芙蓉》詠木芙蓉詩賞析
下一篇:朱熹《木芙蓉》詠木芙蓉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