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花·楝花》詠楝花詩鑒賞
張蘊
綠樹菲菲紫白香,猶堪纏黍吊沉湘。
江南四月無風信,青草前頭蝶思狂。
江南四月,“門前桃李都飛盡,又見春光到楝花”。在二十四番花信風行將過盡之際,楝花在和風細雨中盛開了。
“綠樹菲菲紫白香”——這是楝花在花事闌珊時送春迎夏的艷妝,一叢叢淡紫色的小花,綴滿枝頭,別有風致。住家庭院,宅前屋后,種植幾棵楝樹,開花時,那幽靜的色彩和淡淡的香氣,也頗能悅目怡神。據《草花譜》載:“苦楝發花如海棠,一蓓數朵,滿樹可觀。”楝花能結子,“實如彈丸”,又似鈴子,“生青熟黃”,故名金鈴子,可入藥。
詩的首句點出楝花的色和香。第二句“猶堪纏黍吊沉湘”,卻有一個典故。據《歲時記》載:“蛟龍畏楝,故端午以葉包粽,投江中,祭吊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愛國詩人,因讒被貶,報國無門,悲憤投江。后人崇敬懷念他,便在端午節那天,投粽子于江河之中,使蛟龍不敢傷害人民熱愛的詩人。屈原投水自盡的是汩羅江,汩羅江系湘江的支流。“吊沉湘”這一句,既抒發了作者對屈原的懷念,也點出了楝花葉子的作用。詩的第三句是說江南四月,最后一番花信風過了,第四句說“青草前頭蝶思狂,”暗示楝花這時也已凋落。所以,采吸花蜜的蝴蝶,只好飛到草地上去尋找草花了。據《歲時記》載:“二十四番花信風,始梅花,終楝花。”《三柳軒雜記》稱“楝花為晚客”。都說明楝花是春花中的“殿軍”,楝花開后,是“孟夏草木長”的時候了。
楝花,最早見載于《爾雅》:“葉可練物,謂之楝。”《淮南子》上也有“七月官倉其樹楝”之載。楝花的葉子可包粽子外,古人還認為可以驅邪。據陶弘景《別錄》載:“俗人五月五日,取楝葉佩之,云祛惡也。”楝實,則是禽類的好食料。
唐宋詩人留下了不少詠楝花的詩篇。如宋人王安石的“小雨輕風落楝花”,寫的雖是花落之狀,但使人讀后并無春光易逝那種傷感之情。唐人溫庭筠的“天香薰羽葆,宮紫暈流蘇”,宋人梅堯臣的“紫絲暈粉綴鮮花,綠羅布葉攢飛霞”,則皆極力描繪楝花的花光明麗,絢爛奪目,但不及宋人楊萬里的“只怪南風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飛”之句,讀來流暢自然,雋妙無窮。在南風輕拂“紫雪”飄舞中,一個生機更加蓬勃的夏季已臨人間。
上一篇:溫庭筠《苦楝花》詠楝花詩賞析
下一篇:朱希晦《寄友》詠楝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