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花·寄友》詠楝花詩鑒賞
朱希晦
雨過溪頭鳥篆沙,溪山深處野人家。
門前桃李都飛盡,又見春光到楝花。
朱希晦這首寄友詩實際是一首詠花詩。不過寫法特別,不象一般詠花詩,寫其形,寫其色,而是從楝花開放的時間環(huán)境方面運筆來烘托楝花,從而收到了畫龍點睛的藝術(shù)效果。首句“雨過溪頭烏篆沙,”描繪了雨過之后溪水頭有鳥在沙上,其腳印留在沙上有如篆形,這可表明此地是很少人跡,或即使有人跡,也因一場雨后,水洗溪沙又平整一片了,而鳥兒在其上行走跳躍,留下痕跡也就分外令人注目。接著“溪上深處野人家”一句是補證前一句所描寫的空曠之境。說人家在山深處,那么足見此處是何等清靜孤寂了。第三句“門前桃李卻飛盡”,顯然是指處深山的野人家,即山野人家。桃李紛飛本是極熱鬧場面,著一“盡”字,表明那已是過去的時光,而眼前卻是相當(dāng)冷落的呢,就象那鳥可以在沙上留下篆形腳印一樣冷落清靜一樣。而這時,楝花又開放了。正值暮春之時。本來代表春光的桃李花開盛意味著春之盛,其花飛盡就意味著春之盡。現(xiàn)在卻有楝花繼其后而開,就意味著春光還沒有完全逝去,還留駐在這山野人家,林深不知之處。詩人幾乎掩抑不住這種喜春之情,寫詩寄友。詩中所寫野人,顯指隱居者,是作者的化身。朱希晦,東清(今浙江溫州)人,至正末,隱居瑤州,是時稱雁山三老之一。明初有薦于朝、命未至而卒。這首詠寄友詩流露作者對開于桃李之后的楝花的一片喜悅之情。從詠花角度看,前二句寫其環(huán)境,第三句寫其開放時間,結(jié)句推出題旨:楝花留駐了春光,詩人為之欣喜不已。有景有情,自然流暢,韻味十足。
上一篇:張?zhí)N《楝花》詠楝花詩賞析
下一篇:陸鐘輝《謁金門楝花》詠楝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