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八聲甘州秋海棠》詠秋海棠詩鑒賞
余鼎
悵秋空、涼露又零零,啼痕染蒼苔。想鏡中脂暈,夢中粉態(tài),恁好情懷。一樣?xùn)|風(fēng)名字,無意上春臺。凄切霜花里,獨自徘徊。
記得楚江簾畔,對軟紅一抹,約鬢分釵。恁茐茐人去,此日又天涯。畫墻陰、纖纖瘦影,最魂銷、前度月痕來。料得是、清尊薄醉,倦眼慵開。
在百花爭妍的春天,人們于賞花之余猶不免為紅顏易老而慨嘆;在露白風(fēng)清的秋季,面對金菊海棠,人們更不免被這寂寞的秋魂撩撥起憂郁的情思。這首詠秋海棠的詞以一個“悵”字領(lǐng)起,劈空而來,已將詞人的惆悵之情坦露出來,而且也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抑郁纏綿的抒情基調(diào)。“悵秋空、涼露又零零,啼痕染蒼苔”兩句,從大處落筆,先交代秋海棠開花的時節(jié)和背景,為下文展開描寫做好鋪襯,接下來“想鏡中脂暈,夢中粉態(tài),恁好情懷”三句,以虛寫實,著重描繪秋海棠的嬌艷美麗。“鏡花水月”常被視為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詞人在這里頗具匠心地將妖嬈艷態(tài)的秋海棠置于鏡中夢里,既使觀賞客體平添了一種朦朧之美,也更易喚醒讀者的審美意識,引起美的聯(lián)想。“情懷”一詞采用擬人手法移情于物,描述出秋海棠的宜人風(fēng)度。“恁”猶言“如此”。“一樣?xùn)|風(fēng)名字,無意上春臺”兩句,寫秋海棠雖然與春海棠有著同樣的芳名,但卻自甘冷落,無意與春花爭美的品格。這便很自然地引出了過拍兩句:霜花遍地,海棠獨妍,那西風(fēng)中搖曳的姿影,不正象一位幽人在無語徘徊嗎? “獨自徘徊”一語既折射出詞人賞花時的心理感受,也為下片的回憶設(shè)好了引線。事實上,“獨自徘徊”的不是凌霜而開的海棠花,而恰恰是滿懷惆悵的賞花人。
過片以“記得”領(lǐng)起,因賞秋英而念及故人,雖未直接賦海棠,卻仍未脫詠海棠這一本題。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認(rèn)為:“過處多是自敘,若才高者,方能發(fā)起別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余氏是否稱得上才高者姑且不論,但以此詞觀之,是足可以說能發(fā)起別意而又不走原意的。昔日海棠開時,曾采花簪鬢;今朝海棠依舊,奈何人在天涯! 簪花的習(xí)俗古已有之,且不分男女,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中有“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句。“恁”在此作“念”解,與上片中的“恁”字意思不同。“畫墻陰”以下兩句,仍將筆鋒帶回,寫月下賞花的樂事。“前度月痕”蓋指昔日賞花時所見之月。月色如故,花影娉婷,對此良辰美景,正“銷得攜觴與賦詩”(鄭谷《海棠》),拼個“清尊薄醉”。詞的結(jié)尾以設(shè)想語出之,與“記得”以下數(shù)句意脈相承,表達(dá)了對海棠花的深厚愛惜之情。
這首詞用筆有虛有實,有設(shè)想也有回憶,有對秋海棠花容的描繪,也有對賞花人心理的訴說,寫來游刃有余,造語工整自然,表現(xiàn)出一種柔婉而又沉隱的風(fēng)格。
上一篇:鄭掄元《高陽臺秋海棠》詠秋海棠詩賞析
下一篇:楊紹炯《賀新郎秋海棠》詠秋海棠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