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熬不過的冬,沒有盼不來的春
那是一段尷尬的歲月:他是一個落魄的教授,如今早已不在大學教書。為了養家糊口,返聘到了一個鬧市區的小學校。只不過人們還習慣性地喊他“教授”。
教授家住在老城區一個破落的院子里,已經沒剩下什么值錢的物件,只有一個雞窩也長了茅草——半個月前,家里唯一的一只雞被送到街面上,換了三升米。教授養活著兩個孩子,兒子8歲,女兒5歲,正是長身體要營養的時候。家里卻常常因為一升米而難倒英雄漢。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街道上店面最大的蛋糕房——老板的兒子,正是教授的學生,每天有吃不完的雞腿和烤肉。差距著實讓人心里發酸。
眼看著中秋就要到了,早就從那些富戶人家的門庭里傳出用菜籽油炸月餅和點心的香味了,而教授還在為孩子們的肚子而發愁。
教授像其他的小學教員一樣,每天都要去學校教書,到了月底結一次工資。此時剛過月中,距離發工資還有近半個月的時間,哪里來的錢去給孩子們買吃的?
這天,午間放學,所有學生都走光了,教授叫住了那個家里開蛋糕店的學生。
教師辦公室里,四下無人,靜得只有教授緊促的喘息聲。“有件事,”教授終于張開了嘴,十分難為情地說,“我想請您幫個忙。”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竟然用了“您”。
學生尷尬而面帶微笑地問:“老師,您別客氣,您請講。”
“是這樣,你知道,我有兩個孩子,兒子就像你這么大。我是說,他們很想吃你們家的蛋糕,可我這個月的工資還沒有發,你看能不能我給你寫個欠條,等工資發下來……”教授把頭都快埋進了胸口,紅著臉,像個犯了錯的學生。
“就為這個呀,老師,您甭犯愁了,我回家取便是,您在這里等我。”說著,學生“噔噔噔”下樓去了。
在等學生回來的時候,墻上的鐘表嘀嗒嘀嗒走著,教授感覺比10年的時間還要漫長。辦公室里,他兩眼泛紅,一個八尺男兒,竟然為了孩子的口糧犯了愁。
樓梯間里,再次響起了“噔噔噔”的腳步聲,學生懷抱著紙箱出現在他面前,滿臉微笑地說:“老師,給!”
那天,身為老師的他第一次夸了這個學生懂事——老實說,這并不是一個十分聽話的好孩子。他心里暗暗罵著自己的虛偽,為了幾口面包,竟然口不對心!轉念一想,他又不罵了,家里還有餓著肚子等他回家過節的孩子們。
他趕緊三步并作兩步地往家走,街角處,與他熟識的花店老板攔住他,說今天是中秋節,送他一盆君子蘭,讓孩子新鮮新鮮。道謝后,他一手抱著一箱蛋糕,一手提著君子蘭。剛一進家門,孩子們便像餓虎撲食一樣把他圍住,不到幾分鐘,蛋糕被兒女吃得還剩半箱。他看著,靜靜地喘著氣,笑了。
還是女兒細心,送一塊蛋糕到爸爸嘴邊。他卻說,學生請他吃過了,這些是學生送的,吃完后,還會有。
“可是,怎么能老讓別人送呢?”女兒反問。
他支吾著,沒有回答,忽地看見了那株君子蘭。“孩子們,我們去把這束花種在院子里的空花盆里吧!”兒女歡呼著向門外走,兒子刨土,墊了一層老墻根的黑土做肥料,女兒為蘭花澆了水。
一陣風吹過,翠綠的蘭花葉子在風中搖曳。
女兒問他:“爸爸,蘭花什么時候會開花啊?”
他愣了一下說,一年后,花就開了。
“可是,冬天馬上就要到了,蘭花會不會凍死?”兒子關切地問道。
他望著眼前的一對兒女和光景,哽咽著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一年后,蘭花會開的。一年后,一切都會換了樣子的。今后無論你們遇到怎樣的困難,一定要堅持等一年,一年是足以讓世界換了樣子的……”
這是發生在30多年前的一個故事,故事中的教授如今已經滿頭白發。幾年前,教授的外孫因為高考失利到他家旅游散心,教授給小外孫講了上面的故事,并告訴他:“不要心急,孩子,一年后,花總會開的。”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有序而輪回,孕育不同季節的生命,給予下一季節的希望。人生亦如四季,有春的播種與希望,有夏的熱烈和奮斗,有秋的收獲與溫馨,也有冬的艱辛與困苦。悲喜交替,順逆相伴;但它們都不是永恒的,終將都會過去。
其實有時候,人要比自己想象的堅韌得多,關鍵在于保持一份淡定的心態。不管遇到什么困境或磨難,都不要抱怨不公,更不要悲觀厭世。
人,其實都比想象中要堅強許多。做人要有一份淡定的心境,不管遇到了什么磨難,都不要抱怨命運不公平,也不要從此悲觀絕望,厭倦世俗。在苦難的生命中,沒有過不去的事,也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兒;在人生的四季中,沒有過不去的嚴冬,也沒有盼不來的春天。
人生從來沒有一帆風順,關于挫折,關于失望,關于磨難,甚至關于死亡,我們可以選擇憔悴或者鮮活,躲避或者靜待;一切都還來得及,關鍵在于我們自己。一個豐滿健全的人生不是不曾受傷,而是在傷痕累累中愈合并戰勝,超越了痛苦,也就超越了自己。
在淡定的等待中,時間會洗刷掉所有的悲歡離合。因為:正如大自然有四季輪回,人生的春天終究會來,那時的花開,芬芳滿園。
上一篇:有些堅持是鉆死胡同
下一篇:沒有糟糕的環境,只有糟糕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