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有計劃
如今,很多人都意識到堅持讀書的重要性,因此上自教育部,下至學校,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致力于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為此,教育部還特意制定了書單,以適應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讀書的需求。當然,這個書單只是針對大多數孩子的識字量和閱讀習慣指定的,而針對具體的孩子,根據每個孩子識字量和閱讀進展速度的不同,也要進行調整。例如有的孩子此前從不讀書,那么就要由簡單的書開始讀起。有的孩子則從小就喜歡讀書,而且閱讀量很大,那么就可以稍微超前。總而言之,讀書可以按照書目進行,也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做到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從來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情,盡管古人說開卷有益,但是,只有在經過篩選和合理計劃之后有目的地讀書,才能提升讀書的效率,才能保證學習有條理。如果總是隨便讀書,沒有系統性和條理性,就會導致通過讀書學習到的內容混亂不堪,無法對我們起到提升的作用,也無法促進我們更好地成長。
其實,不僅讀書需要計劃,做很多事情都需要計劃作為指導,才能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地進行。那么,如何制訂讀書計劃呢?這就需要我們多多用心,從而在計劃的過程中做到目標明確、有條有理。大名鼎鼎的作家蕭乾曾經寫過一篇名為《讀書要有計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里,他提出了非常有效的建議,可以作為我們制訂讀書計劃的指導。首先,要對書籍進行分類。有些書籍是開展工作、提升業務能力需要讀的;有的書籍是為了消遣怡情而讀的,最好有茶或者咖啡相伴,沐浴著陽光或者月光去讀;有的書籍是可以放在廁所里,在上廁所的時候百無聊賴,逼著自己去讀的,這類書不著急讀,內容也有些枯燥;有的書籍是要放在枕頭旁邊,與睡眠相伴的:還有的書籍作為工具使用,要放在隨手能夠拿到的地方,以便于學習使用。總而言之,不同的書有不同的用途,也應該在不同的時間閱讀。只有把書籍進行合理分類,在制訂讀書計劃的時候,才可以在相應的時段里安排讀最合適的書,從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制訂計劃除了要對書籍進行分類之外,還應該把大段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例如每天晚上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做,就會有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可以用來讀書;周末的時候,如果沒有活動要參加,也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閑,用來讀書。在制訂讀書計劃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學校里課程的安排和作業任務的完成情況,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再去讀書。還可以把要讀的書分為必讀書目和愛讀書目,也可以分為文學經典和漫畫書系列等。這些分類和時間安排都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以求取得最好的效果。
古人云,書非借不能讀也,因為人們對于自己已經買回家的書往往沒有緊迫感,不會抓緊時間去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為此讀書也往往需要外力的作用,那就是制訂計劃,給自己限定時間,從而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一定數量的書,這樣讀書的效率就會大大提升。
計劃的制訂,既要有長期計劃,如在一年的時間里要讀多少本書,也要有中短期計劃,如每個月要讀幾本書,再具體到每天要讀多少頁書。這樣一來,才能保證整個讀書計劃穩定地向前推進,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則,只是想一想讀書,而不能把讀書計劃貫徹執行,則很難保證讀書的質量,也無法讓自己如愿以償,完成讀書目標。書,非借不能讀也,讀書,非計劃不能讀也。除了純粹消遣的讀書之外,有計劃的讀書會讓我們讀書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會讓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和更快速的成長。
上一篇: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
下一篇:課堂的時間一定要分秒必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