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讓步是明智的選擇
人們一般都認為退縮是弱者的行為,前進是強者的行為。事實并非都是這樣,很多時候,前進只是蠻干,而退縮卻是另外一種前進,是一種為未來著想的方法。古語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充滿著競爭和對抗,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隱形的棋盤上布一個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制,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
我們要學會“退”,退是為了進,待時機成熟,便可以以退為進,從而獲得成功。人,確實是應當敢于拼搏,但這個拼搏是建立在清楚了解自己能力上的。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只會是以卵擊石,白白葬送自己,這是莽夫的行為。
有一位登山運動員,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中,在6400米的高度,他漸感體力不支,停了下來,與隊友打個招呼,就下山去了。
事后有人為他惋惜:“為什么不再堅持一下,再攀點高度,就可以跨過6500米的死亡線啦!”
他回答得很干脆:“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我一點都不感到遺憾。”
聰明之人,懂得知難而退,懂得怎樣去拼搏。正如故事中的這位登山運動員那樣,該退的時候就毫無遺憾地退下來,不要害怕別人會笑話自己。其實,我們的生活也正是如此。進步就好比是在向上攀爬,但是不論我們準備得多么充足,精力多么充沛,總會有達到極限的那一刻。到那時,與其耗盡力氣向看不到終點的山峰走去,倒不如懷著一份輕松閑適的心情,回過頭,后退一步,觀賞一會兒身后的風景。
努力拼搏固然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然而這世上有太多的事是人力所不能控的,無謂的努力還不如暫時放棄,說不定會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許你能從此得到更多美麗的事物。
但是,這一歇,并不是停滯不前,而是養精蓄銳,為了更好地向前;這也不是一味妥協,而是理智忍讓,為了給自己留有余地;更不是無條件地放棄,而是有意地迂回,為了能更堅定地站立。
小溪放棄平坦,是為了回歸大海的豪邁;落葉離開枝干,是為了期待春天的燦爛;蠟炬燃燒完美的軀體,是為了擁有一世的光明。在人生的旅程之中,有太多的誘惑,不懂得放棄,只能在誘惑的漩渦中消沉;有太多的欲望與奢求,不懂得放棄,就在人生的軌道之中消失方向;有太多的享受,不懂得放棄,只能沉浸在短暫的享受之中。
人們常常把追求的目光盯在遙不可及的遠方,而近在咫尺的寶藏卻視而不見,寧愿歷盡千辛萬苦去尋找虛無縹緲的成功,也不愿意看見身邊唾手可得的財富。幻想再美也只是幻想,只有選擇放棄才是一種理智的體現!鋸子一直向前,會有到頭的那刻,適時退回,鋸子才能再次發力;弓始終繃緊,會有拉斷的時候,適時將弦放松,才能讓箭快速離弦。
成功人生不在于一時的得失,因為“拳頭收回來,打出去才更有力量”!退不是放棄的借口,不是認輸的理由,更不是成功后的滿足。能以退為進者,才能真正走上成功路。
在某些特定的時間里、環境下,采取以退為進的方法,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極退讓。正如一位成功家所說:“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此之為成事之理也。”能以退為進者才能走得更穩。在攀登珠峰的路上,面對潛在的危險,26人選擇向前,換來永遠安息于此的結局。只有克洛普利獨自堅持返回大本營。一年后,他成功登頂,實現了隊友們已不可能完成的心愿。
榮譽會沖破理智,可當弦崩斷的瞬間,箭也將應聲落地。不是所有的退都意味著放棄,有時成功也少不了冒險,但若冒的是生命的險又怎么等得來成功?留下一串扎實的腳印,才是一段穩步向前的成功路。退,不是放棄,而是成功路上必經的抉擇。能以退為進者才能走得更遠。
在賽道上,他轉身離開,途經旁人不理解的目光,帶著我們無法體會的傷痛和無法想象的壓力。但在此時若不退,更加嚴重的腳傷只會成為他體育生涯永遠的牽絆,我們不會有機會看到黃金大獎賽上劉翔完美的復出,甚至他的身影也不再會出現在賽道的那頭。
淡出人們的視線,離開相伴十幾載的跑道,治療、復健才使他有機會蓄勢,才有待發的可能。腳步有進有退,只因人生有起有落,能在落時釋然退下只為待起時再次奮勇先前。退,不是認輸,而是待發前的蓄勢。
不再退時,隨心所欲地停下,這是進的毅力;不再進時,止步向前,這是退的智慧。多一層理智后,再多一個目標;多一個目標后,再多一成壯志。腳步有進有退,可只要始終向著一個方向走,終會有走到目的地的一天。有時候,退一步,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讓我們學會理智地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懂得“以退為進”。
上一篇:以柔克剛巧制勝
下一篇:你的健身卡過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