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主官對部屬加減法的運用
不能因部屬的崗位重要特殊與否而加減“職能分”;
不能因部屬對自己的話執行與否而加減“感情分”;
不能因部屬與自己親近疏遠與否而加減“嫡系分”;
不能因部屬對自己進步有用與否而加減“投資分”。
唐朝太宗李世民在天下已經安定后,當著諸位大臣的面,論功行賞。李世民講:“我所說的如有不當之處,準許你們各自發表意見。”于是,各位將領議論紛紛。淮安王李神通說:“我從關西起兵,率先響應高祖所舉的義旗。如今房玄齡、杜如晦只因他們會舞文弄墨而居我之上,我心里不服。”太宗皇帝說:“叔父您雖然首先倡導義兵,大概是為了免去你自己的禍患。等到竇建德吞掉山東,叔父全軍覆滅;劉黑闥重新組織余部,叔父卻望風而逃。房玄齡等人運籌帷幄之中,依賴他們的計謀,才使國家得到安定。若論功行賞,當然應該位于叔父之上了。叔父是國家的至親,我對您實在是愛得不能再愛了。但是不能因為我們是親屬,就將您和開國元勛同功論賞。”
眾將官聽了,都主動對皇帝李世民表示說:“陛下如此大公無私,對于淮安王這樣的至親尚且沒有一點偏愛,我們怎敢有非分之想呢?”
當時,秦王府舊人,有的沒有升官,怨氣很大。李世民知道后說:“為人王者,就要大公無私,這樣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官吏的設置,為的是給百姓辦事,應當選擇有用之才,怎能以新舊為先后呢?其中必然有雖是新人,但很賢德;雖是舊人,卻缺德少才,怎么可以舍掉新人而重用舊人呢?現在他們不論賢與不賢,而只知空發怒言,這哪里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大計呢?”
大臣聽后,無不心悅誠服。從此,秦王府再也沒有人嚷著要官做了。
上一篇:主官對人的“公”字之用
下一篇:主官對部屬的正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