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偉大的愛國詩人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出生年代:1861-1941
職稱:詩人
國家:印度
個人情況: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他生于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的家庭。于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19世紀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他還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并創作了1500多幅畫,以及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他的作品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他的詩集有很多,如:《故事詩集》(1900年)、《吉檀迦利》(1910年)、《新月集》(1913年)、《飛鳥集》(1916年)、《邊緣集》(1938年)、《生辰集》(1941年)。
重要小說中短篇:《還債》(1891年)、《棄絕》(1893年)、《素芭》(1893年)、《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年)、《摩訶摩耶》(1892年)、《太陽與烏云》(1894年);中篇:《四個人》(1916年),長篇《沉船》(1906年)、《戈拉》(1910年)、《家庭與世界》(1916年)、《兩姐妹》(1932年);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1911年)、《摩克多塔拉》(1925年)、《人紅夾竹桃》(1926年)。
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貿易》(1881年)、《中國的談話》(1924年)、《俄羅斯書簡》(1931年)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
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詩圣”的好奇心
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場對種種困難無盡無休的斗爭,一場以寡敵眾的戰斗。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泰爾戈于1861年5月7日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祖父德瓦卡納特是一位金融家,父親戴賓特拉納特學識淵博,是有名的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和宗教改革者,“梵社”的主要領導人。家人為他取名羅賓德拉納特·泰爾戈,小名為羅賓,羅賓在孟加拉語里是太陽的意思。
他的父親經常不在家,母親承擔著家庭的重擔,對最小的孩子羅賓無暇顧及是很自然的事。羅賓成年后很慶幸自己避開了因長輩的溺愛而變壞的危險。他寫道:“盡管大人從照顧小孩中感到無比的歡愉,然而小孩的不幸也從那兒引出。”
羅賓童年和少年時期是在仆人的看管下度過的。他秉性好動,充滿好奇。總想擺脫仆人的看管。一個仆人為了管住他,他將羅賓帶進一間放雜物的屋里,在四周,用粉筆劃了一個圓圈,嚇唬羅賓說,如果邁出這個有魔力的圓圈,就會有危險。羅賓聽過一些可怕的傳說故事,仆人走后他便老老實實地坐在圈中,不敢邁出一步。幸好他坐的地方靠近窗戶,從那里他可以眺望外面的廣場,廣場上的水池,池邊的參天榕樹,以及密密的椰樹林。
他一連幾個小時目不轉睛地望著水池里形態各異的沐浴者,或是凝視著那高大的榕樹。后來,他回憶童年的生活時,曾寫道:
數不盡的細樹枝低垂著,
噢,古老的榕樹!
你像沉思中的大仙一般日日夜夜屹立著,
你可曾記得那孩子,
他的想象與你的陰影戲鬧。
粉筆圈禁錮了他的身體,卻放飛了他想象的雙翅。他對周圍環境無限好奇,在細小的事物里也能尋出自己的樂趣。他總覺得生活和世界充滿著一種神秘,每一個地方都隱藏著這種神秘。他仿佛感到,大自然捏緊自己的拳頭,微笑著問道:“請猜猜,這里面有什么東西。”這一切使他感到沒有什么事是辦不到的。這種好奇心和在平凡生活體驗里取得快樂的能力,成為他的重要精神財富。
泰戈爾在童年時嘗到過嚴酷刻板教育的苦頭,因此對教育原理作了許多探索,寫了不少有關文章。他的教育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傳播和接受知識的同時,雙方都能得到快樂。
1901年,他到桑地尼克坦辦了一所自然學園。這是一所不分種族,不分男女的在露天、樹陰下上課的學校。學生們的學習和吃住幾乎都是免費的。為了維持學校的開銷,他不得不把自己的房產和一部分藏書變賣掉。為了支持他的事業,他的妻子也獻出了首飾,并以她絕佳的烹調手藝照顧孩子們的生活,她是學校所有孩子的母親。他們離開繁華的城市,來到簡樸的鄉村,吃著粗菜淡飯,做著一件了不起的事業。在綠色的鄉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接觸著善良純樸的人民,為著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去工作,凈化了心靈,這對健康長壽極為有益。
泰戈爾認為大自然是最優秀的教師,他讓學生在露天的樹蔭下上課,鼓勵他們研究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在學校泰戈爾嚴厲禁止一切體罰。但他的許多學生往往是家長難以管教之后,才送進他的學校的,這些學生非常粗野無禮,被惹惱的教師有時不得不求助于體罰。一天,泰戈爾在操場上散步,看見一位教師打學生,他馬上給那個教師送去一張紙條,上面用孟加拉文寫了一首打油詩。大意是,親愛的兄弟,我愿提醒你:“一頭驢子打不成馬,而一匹馬則可以輕而易舉地打成驢”。獨特的教育方式,使這所學校發展很快,但泰戈爾沒有預料到的是他這所學校于1921年發展成為印度著名的國際大學。
教育啟迪
“詩圣”泰戈爾認為,作為一個詩人,如果只是搬弄華麗詞藻或炫耀文字技巧,同樣是無法通向神的。那些浮華的裝飾將成為阻障。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以孩童的新奇的眼光看周圍的事物,他的好奇心讓他的作品充滿了新鮮感,讀后給人清新的感覺。好奇心是成功路上的一個“門”,找到這個“門”,你還需要不斷的探索。重要的是好奇心能讓你找到成功的“門”。
上一篇:維爾納——遺傳工程的奠基人
下一篇:羅曼·羅蘭——法國偉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