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納——遺傳工程的奠基人
維爾納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維爾納·阿爾伯(Alfred Werner)
出生年代:1866-1919
職稱:化學家
國家:瑞士
個人情況:維爾納是瑞士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維爾納的科學研究生涯并不長。但是,他對自己從事研究工作的體會是很深刻的。他1889年獲工業化學學士學位,并在化學家隆格的指導下從事有機氮立體化學的研究。1890年以“氮分子中氮原子的立體排列”論文獲博士學位。1892年任蘇黎世綜合工業學院講師。1893年任蘇黎世大學副教授,1895年晉升為教授。1909年兼任蘇黎世化學研究所所長。191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19年,這位無機化學結構理論的奠基人,在蘇黎世逝世,享年僅53歲。
維爾納成功故事——創新、超前的思想
真正的雄心壯志幾乎全是智慧、辛勤、學習、經驗的積累,差一分一毫也不可能達到目的。至于那些一鳴驚人的專家學者,只是人們覺得他們一鳴驚人。其實他們下的功夫和潛在的智能,別人事前是領會不到的。
——維爾納
無機化學領域自19世紀以來出現了許多怪象,意外之事的頻頻出現,使得歐洲的無機化學家們驚訝不已,但同時又找不出這些怪象出現的原因。他們中的一個共同問題是,試驗當中化合物中的原子價早已飽和了,為什么飽和了的分子之間還能形成性質迥異的化合物呢?無機化學界急需有一個理論來解釋它。
1892年,瑞士一位年僅26歲的年輕化學家維爾納從創新的思想出發,提出了一個新理論,使處在茫茫黑夜中的人們看到了一線曙光。維爾納認為化合物中的金屬原子價鍵一定還有“余力”,而這種“余力”正是與其他分子結合的源泉。正是從這樣的思想出發,再結合許多實驗事實,他提出了劃時代的配位理論。其理論要點是:許多金屬如鈷、鐵、鎳等,它們有兩種化合價,一種是主價,另一種是副價;而且每一種金屬有相對固定的配位數,可以是2、4、6或3、5、7等。主價跟陽離子結合時,副價也可以跟陽離子或中性分子叫“配體”的相結合。副價也有方向性,不同副價可生成不同的異構體。此外,維爾納還引進了配合物的內外界概念,內界指中心離子和配體共同構成的配合離子;內界以外部分則叫外界。維爾納還進一步規定,一個中心離子能結合的配體個數叫配位數。在內界中,配體跟中心離子結合較緊密,而外界離子跟中心離子結合則較松弛。
維爾納的新理論對于之前發生的怪象幾乎都能得到完美的解釋,這是由于他的新理論不僅正確地解釋了實驗事實,擴展了原子價概念,還提出了配位體的立體結構,為立體化學開辟了新境界。由此,維爾納獲得了191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的配位理論確實較完善地解釋了許多事實,但限于當時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維爾納仍無法指出副價產生的根源,更不能說明為什么有的金屬離子會生成配合物,而有的金屬離子則不能,只有到了20世紀40年代后這個奧秘才被揭開。原來,形成配合物的金屬離子一般都有空的電子軌道,而配體分子或陰離子正好有孤對電子,這樣正好形成了配位鍵。只不過是在今天用量子化學武裝起來的價鍵理論的洞察下,副價和配位鍵之謎才被揭開。但是,維爾納在那個年代就能提出這么超前的思想,真是難能可貴!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朋友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了、停止不前了,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又不是天才,根本就不會有太大的成就,這樣的想法最終害的是我們自己。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永遠的對與錯,事物都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著的,昨天大家認為對的理論,也有可能今天就被推翻了。所以我們要有一顆創新的心,讓自己擁有一個超前的思想,去發掘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問題,然后把它解決掉,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身上自然就具備了能力和智慧。
教育啟迪
“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是21世紀的主題,“創新是事業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創新意識,首先必須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在發展中認識和把握事物,克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禁錮。我們青少年也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超前思想,讓自己做一個跟的上時代步伐的年輕人,永遠用知識武裝自己,走在科學的前沿。
上一篇:米歇爾——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之一
下一篇: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偉大的愛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