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罕·帕慕克——文學上的公認大師
奧罕·帕慕克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奧罕·帕慕克(OrhanPamuk)
出生年代:1952年-
職稱:作家
國家:伊斯坦堡
個人情況:奧爾罕·帕慕克于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他主修建筑。他是當今土耳其最重要也最暢銷的作家。文學評論家把他和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波赫士、安伯托·艾柯等大師相提并論。
197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得到《土耳其日報》小說首獎,在1982年出版后,1983年再度贏得奧爾罕·凱馬爾小說獎。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說《寂靜的房子》,并于1991年獲得得到歐洲發現獎。
1985年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說《白色城堡》,這本小說讓他享譽全球,從而他被稱為“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
1990年出版《黑書》是一個里程碑,這本小說讓他在土耳其文學圈備受爭議的同時也廣受一般讀者喜愛。法文版獲得了法蘭西文化獎。1992年他以這本小說為藍本,完成《隱蔽的臉》的電影劇本。1997年《新人生》一書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轟動,成為土耳其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書籍。1998年《我的名字叫紅》出版,這本書確定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文學地位;獲得2003年都柏林文學獎,這個獎獎金高達10萬歐元,是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文學獎,同時還贏得了法國文藝獎和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2年作者發表小說《雪》。
2005年作者的新作《伊斯坦布爾》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同年獲得德國書業和平獎。2006年10月12日當地時間下午13時,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這一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
奧罕·帕慕克成功的故事——騰空出世的“黑馬”
成功就是無數次的付出加上勤奮。
——奧罕·帕慕克
有人說,帕慕克是跑出來的一匹“黑馬”,因為之前他的獲獎前景一直不被看好,倒是在一家博彩網站上,帕慕克的賠率最高。
奧罕青年時在美國的一所私立學校上的學,他是全校最優秀的男生,長的俊秀,氣質儒雅,拉的一手漂亮的手風琴,而且,英語口語在同學中無人能及。這時就有一位貌若天仙,伶俐可愛的少女依絲米忒,不斷的追求他。她是當時赫赫有名的皮草大王的女兒。當時,奧罕和她相處的很好,經常在一起玩耍,嬉戲。
父親發現他一些不正常的舉止,父親直言不諱的問他:“奧罕,告訴爸爸,那個入你法眼的女孩子叫什么?”他因意外,顯得非常的吃驚。怔了片刻,隨即垂頭輕聲告訴了父親。
父親說:“還是到此為止吧,聽爸爸的話。”
他見爸爸態度溫和,膽子就大了起來,他為自己辯解:“她是主動的,況且,她的條件確實不錯的呀!”他覺得更像是在為他們的那份感情辯護,心底有一股豪氣油然升騰。
父親遙遙頭:“奧罕,你還太小。”
“太小?爸爸,我已經19歲了,是一個男子漢了。而你,當年只有17歲就和我媽媽好上了嗎?”他說的的確是實情,他等著爸爸的妥協。
可是他聽見依然和藹的父親說了這樣一番話:“你說的沒有錯,可是你知道嗎?我17歲的時候已經是在葡萄酒作坊當釀酒師傅了,已經能夠自食其力了,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為愛情買單。你呢?一個里拉都掙不到,你憑什么心安理得的鐘愛自己心儀的女孩?”他桀驁的心被父親的話征服了,埋頭扒飯,一聲不吭。
父親有語重心長的安慰他:“奧罕,不是爸爸古董封建。你想想看,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不能為他的愛人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如果你是女子,你回怎樣看待這個男人?兒子我告訴年,我一直都認為,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一分掙錢的工作,不能自食其力,哪怕他40歲到50歲,都不配談戀愛,談了也是早戀;相反,只要他有立業掙錢養家的本事,15歲戀愛也不算早戀!”
父親的話一語驚醒了夢中人,經過思想斗爭,他做粗了從依絲米忒的身邊安靜的離開,盡管他承受了將近半年的痛苦。他牢記父親的囑托,精力與學業,最終一舉考上伊斯坦布爾科技學校——土耳其最好的國立大學,并在這里奠定了日后事業的基礎。
帕慕克最擅長把經典的愛情故事、恐怖的謀殺案、歷史淵源及政治糾紛精密巧妙結合起來,這就使他的小說更加的引人入勝。他身上透著濃郁的古典氣息,卻又不失一個現代作家的社會責任。文學不是孤立存在的,但帕慕克卻是一位全才的作家,自有其“出人意外”之處,他既秉承人文內省,卻又不排斥通俗。因此,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成為大眾同構式標本藝術恰因他理性與活力、與時代性的有機結合。
2006年帕慕克54歲,他不喜歡社交活動,對于他來說,呆在家里寫作更是一種樂趣。他經常獨自窩在自己的房間里寫作,并一根接一根地抽煙。他每天都隨身攜帶著一本筆記簿,一想到可描述的對象或有什么觀念在腦海中浮現,立刻加以記錄。而他寫一部小說要用6年的時間。
看其歷久不衰的創作履歷,及每部作品出世后,他所受到的優厚待遇,也能看出他每一天甚至每一分每一秒的收獲,帕慕克總能再往前進,而不是用余生坐享前作的余蔭。
奧罕·帕慕克那種無時無刻不將寫作放在第一位,以及他的那種不斷的創新的精神,也正是他得以獲得諾貝爾的重要原因。看他的作品,每隔幾年都會有一部“騰出空世”,給世人造成驚嘆!
成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你首先需要不懈地付出,才會得到你想要得到的。就好比你在成功路上擺放出的一或兩塊石頭,當你回首時,你會發現自己走出的人生道路盡管崎嶇不平,可它卻像一道美麗的曲線劃分著時空。
教育啟迪
奧罕·帕慕克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一個至理名言:成功就要有所付出,有所放棄。
上帝讓你來到這個世界,不只是給你享受;人生同樣也在于付出,只你有付出了,才能有回報;你真心實意付出了,你才有機會體驗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功的喜悅;其實,付出也是一個過程,最后的得到則是付出過程的終點。
上一篇:埃米爾·貝林——世界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下一篇:威廉·拉姆塞——氡的最早發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