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門縫兒學舞的莫德格瑪
莫德格瑪是我國蒙古族的舞蹈家。她出生在內蒙古草原上一個貧困牧民家庭。因此,在她4歲的時候,就被人要走了,從此跟著養母過著悲慘的生活。
不久以后,莫德格瑪開始了她的放羊生涯。解放后,她終于回到了親生母親身邊,從一個放羊女變成了小學生。四年級時,有人發現她有文藝天賦,她被選為學生會文藝部長。
有一天,內蒙古歌舞團來了兩個招考學員的老師,他們從莫德格瑪簡單的表演動作中認準了她在舞蹈方面的天賦,就這樣,她開始了舞蹈生涯。來自牧區的她接收著多方面的教育。但在所有課程里,她最喜歡舞蹈課,但是一天只有兩節,其他時間要學別的,她感到不滿足。
于是,莫德格瑪去找班主任烏云老師。烏云老師說:“以后要分班,你喜歡什么呢?”
“我是個蒙古人,我要學蒙古舞。”莫德格瑪毫不猶豫地說。
烏云老師滿意地笑了,接著又開導她:“你以為除了跳舞就不學別的了?你還應該學文學、音樂和美術。”
清晨3時,萬物沉睡,莫德格瑪就已經起床了。她摸索著穿衣下地,悄悄地奔向排練室。排練室是上鎖的,對開的彈簧門被一條鐵鏈牢牢鎖著,可是,有心的她早就發現將門錯開縫兒,她那瘦小的身體就可以鉆進去。
偌大的排練室是她一個人的天地,她忘我地練習,壓腿、下腰,空曠的排練室響起輕、重、緩、疾的動作聲。后來,排練室的老師發現了莫德格瑪練舞的“秘密”。從此,每當提起她時,老師總會說:“就那個鉆門縫兒的小蒙古!”
6個月的學員生活結束了,領導根據莫德格瑪的成績和條件,將她分到了舞蹈隊。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只要有機會她就主動“頂工”,不到半年她就學會了10多種不同風格的舞蹈。
在1957年的夏天,舞蹈隊組織小分隊到牧區慰問的時候,莫德格瑪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主角了。隨后,她又投入到《大盅碗》的排練中。雖然《大盅碗》的演出次數不多,卻為她以后的成名作《盅碗舞》奠定了基礎。
1959年11月,莫德格瑪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獨唱、獨舞、獨奏匯演。從出場的蹲弓步開始,《盅碗舞》不僅以嶄新的內容、獨具特色的動作和技巧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而且獲得了優秀節目獎和優秀演員獎。莫德格瑪的演出得到了烏蘭夫等自治區領導的高度評價。
1961年秋天,陳毅蒞臨內蒙古視察的時候看了莫德格瑪表演的《盅碗舞》,連連夸獎:“這個蒙古族小姑娘跳得好,有味道!”節目演完后,陳毅問莫德格瑪:“會看報嗎?”
莫德格瑪說:“好多字不認識。”
陳毅又問:“會說漢語嗎?”
莫德格瑪說:“會。”
陳毅又問:“會寫名字嗎?”問完,陳毅哈哈大笑。
《盅碗舞》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莫德格瑪的名字也傳到了北京,引起周恩來總理的關注。不久,莫德格瑪被調到了剛組建的東方歌舞團。1962年,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上,莫德格瑪優美的舞姿轟動了芬蘭赫爾辛基,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1963年底,莫德格瑪隨中國藝術團前往法國巴黎進行演出,她的《盅碗舞》又一次傾倒了法國觀眾。莫德格瑪隨中國藝術團先后到意大利、比利時、瑞士、荷蘭等國演出。
每到一處,莫德格瑪都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贊美。演出歸來,陳毅在上海錦江飯店接見中國藝術團演職人員時,對莫德格瑪說:“我得到了消息,你轟動了歐洲。”
上一篇:重要的是樂在其中
下一篇:領悟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