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節所在 有所不避
《孟子·告子上》有這樣一段對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的至理名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說來容易做來難。觀諸史籍,古人對于亞圣孟子的這一教誨,不折不扣、努力踐行的大有人在,口是心非、事到臨頭則拋到九霄云外的多如過江之鯽,一笑置之、根本不當回事的多如牛毛。這里要陳說的,不是忠實踐行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關羽、顏真卿、文天祥那樣的大英雄,而是兩位來自社會底層的普通女子,其中一位甚至是地位極其卑賤的妓女。這兩位女子,就是南宋名妓毛惜惜和唐代鄭義宗妻盧氏。
南宋妓女毛惜惜是中國古代名妓之一。毛惜惜之所以成為后人景仰的一代名妓,不是因為她天生異質且精通琴棋書畫,而是因為她寧死也不肯服侍叛臣的錚錚鐵骨。
毛惜惜祖居高郵,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學書學劍,多才多藝。毛惜惜幼年時金兵南犯,高郵淪落。因父母雙亡,遂與乳母李氏逃至揚州。又因生活無著,而不得已淪為妓女。因為毛惜惜頗通琴棋書畫、歌舞彈唱,很快便在揚州城小有名氣。《宋史·列女傳》載:
毛惜惜者,高郵妓女也。端平二年,別將榮全率眾據城以畔,制置使遣人以武翼郎招之。全偽降,欲殺使者,方與同黨王安等宴飲,惜惜恥于供給,安斥責之,惜惜曰:“初謂太尉降,為太尉更生賀。今乃閉門不納使者,縱酒不法,乃畔逆耳。妾雖賤妓,不能事畔臣。”全怒,遂殺之。越三日,李虎破關,禽全斬之,并其妻子及王安以下預畔者百有余人悉傅以法。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高郵總兵榮全公然叛變南宋小朝廷,以武力占據高郵,投降了蒙古人。其時,妓女毛惜惜已經被榮全強行霸占,做了他的小妾。榮全的叛變使南宋小朝廷分外不安。榮全原來的頂頭上司制置使便派人前去說服,許諾給榮全升官,給他一個武翼郎的官職,讓他重新回歸宋朝。
榮全患得患失,口頭上答應歸降大宋,心里又畏懼蒙古人的厲害,便在暗中策劃如何殺掉制置使派來的使者。于是,榮全設宴宴請同黨王安,密謀措施。那天,負責端菜斟酒的,便是毛惜惜。
毛惜惜在斟酒上菜的時候,時斷時續地聽了榮全、王安的談話,心中十分氣憤,便不再認真服侍。王安見狀,便大聲斥責她怠慢無禮。
王安的斥責引發了毛惜惜胸中的怒火,她當即義正詞嚴地斥責王安和榮全相互勾結背叛國家的卑劣行徑,并不懼生死地表示:“妾雖賤妓,不能事畔臣。”
看到一個妓女居然也敢當面羞辱自己,惱羞成怒的榮全立刻下令,殘忍地殺害了毛惜惜。
三天以后,南宋將軍李虎率領大軍攻下了高郵城,擒獲了叛賊榮全,隨即將其斬首示眾。榮全的妻子和同黨王安以下預謀叛變的一百多人,悉數被擒拿歸案。
平定叛亂以后,毛惜惜被榮全殘害的前前后后迅速傳了開來。宋理宗趙昀下詔,封妓女毛惜惜為英烈夫人。毛惜惜死后安葬在高郵城南,墳墓被人稱之為“毛惜惜姑娘墳”。毛惜惜妓女的特殊身份,反倒引起了人們的特殊關注。毛惜惜雖然只是妓女,但是對國家的關心卻不輸于任何人。榮全打算歸順朝廷,毛惜惜心下定然贊同;而當她耳聞目睹了榮全與王安的陰謀以后,心中的憤怒頓時無法遏制,不僅不肯伺候這兩個叛賊,不給他們上菜斟酒,而且置個人生死于度外,激于義憤而大聲斥責榮全、王安。毛惜惜所做的,正是孟子所褒揚的“舍生而取義”。聯系南宋晚期敵軍兵鋒所至,武將文官紛紛選擇做叛將降臣的史實,毛惜惜所為委實難能可貴,故而才成了當政者不遺余力大肆褒揚表彰的人物。
唐朝人鄭義宗的妻子盧氏,是幽州范陽盧彥衡的女兒,出生于書香門第,“略涉書史”,是一位知識女性。與妓女毛惜惜不同,盧氏所遭遇的不是陰謀背叛國家的民族敗類,而是一伙半夜入室的強盜。《舊唐書·列女傳》載:
鄭義宗妻盧氏,幽州范陽人,盧彥衡之女也。略涉書史,事舅姑甚得婦道。嘗夜有強盜數十人,持杖鼓噪,逾垣而入,家人悉奔竄,唯有姑獨在室。盧冒白刃往至姑側,為賊捶擊之,幾至于死。賊去后,家人問曰:“群兇擾橫,人盡奔逃,何獨不懼?”答曰:“人所以異于禽獸者,以其仁義也。昔宋伯姬守義赴火,流稱至今。吾雖不敏,安敢忘義!且鄰里有急,尚相赴救,況在于姑,而可委棄!若萬一危禍,豈宜獨生!”其姑每嘆云:“古人稱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今乃知盧新婦之心矣!”貞觀中卒。
盧氏身上熠熠生輝的,是她在夜里數十名強盜手提槍棒,舉著火把,鼓噪而來時,不顧自己性命,不肯倉皇逃跑,而堅持留下來照顧年邁的婆婆。看到強盜們來到控制了婆婆以后,盧氏不顧死活地往婆婆跟前擠,被強盜們用刀槍棍棒亂打,渾身上下到處是傷,鮮血直流,幾乎就要死了。就這樣,盧氏依然堅持著挪到了婆婆的身邊。套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在盧氏身上,充分體現了恪守孝道的傳統美德。
強盜去后,逃離的人們返回家中,詢問盧氏為何要留下來照顧婆婆,盧氏為之解釋的簡短的幾句話猶如晨鐘暮鼓,長久地震撼著世人的心靈。盧氏所言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人和禽獸不同的地方,在于人懂得仁義。從前宋伯姬守義救火的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我雖然性情魯鈍,怎么敢忘記了義字呢?平常街坊鄰里有了急難,大家尚且相互幫助救援,況且我婆婆留在家中,我怎么能丟下她老人家,光顧著自己逃命呢?萬一婆婆發生了意外,我又怎么能茍且偷生!”
兒媳婦的一番話令婆婆淚如雨下,嘆息著說道:“古人稱‘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我今天才知道,我家新媳婦有一顆金子般閃亮的心。”由婆婆發自內心的喟嘆可知,強盜們結伙入室搶劫發生在盧氏與鄭宗義婚后不久,不然,婆婆不會稱其為“新婦”。
一介弱女子盧氏把保護婆婆看得比保護自己年輕的性命更重要,并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從而為世人樹立了舍生取義恪守孝道的光輝榜樣。盡管在盧氏看來,這種選擇只是為了盡一個兒媳應盡的孝道,卻無疑彰顯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格言警語人盡皆知,那些飽讀詩書的達官貴人更是可以對孔孟的教誨倒背如流,但是臨到生死關頭,卻大多經不起考驗,而選擇了背叛。毛惜惜和鄭義宗的妻子盧氏卻做到了臨大節而不茍,堪稱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忠實踐行者。盡管毛惜惜作為一介地位低下的妓女,大可不必為南宋末年官員們朝秦暮楚變節求榮而操心,事實上也無力阻止榮全、王安等叛賊的圖謀,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發聲反抗,以犧牲自己的性命而書寫了人生的精彩篇章。毛惜惜所表現出來的,正是卑賤者的偉岸,所反襯托的,乃是高貴者的卑鄙渺小。當強盜不期而至時,新婚不久的鄭義宗妻盧氏原本可以和鄭家的其他人一樣選擇逃避,而她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留下來守護年邁的婆婆。許多平時將孝道掛在嘴邊上的人們做不到的,一介弱女子卻義無反顧地做到了。那位老婆婆顯然也是一位文化人,借用“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古語,來評價兒媳婦令人仰慕的行為,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在國人的心目中,一講到“殺身成仁,舍生取義”,首先便會想到關羽、顏真卿、文天祥等大英雄。其實,從毛惜惜和盧氏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奇女子身上,同樣可以清楚地看到值得人們世代景仰的偉岸。
上一篇:有原則的女孩最有魅力
下一篇:有時候,適當發揮女人的性別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