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無止境的追逐,放下不知足的欲望
現代社會,人們常常抱怨活著真累。而人為什么活得累?就是因為要的東西太多。情感、物質、名利,不但要擁有,還要擁有最好的。于是乎,追求無止境,好不容易得到了,又這山看著那山高。于是乎,還得追求,還要奮斗。好不好呢?好。人如果沒有了追求,豈不成了行尸走肉!但凡事有度,如果讓人生成為對一個個結果的追求而忽視了享受的過程,那就本末倒置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比爾·蓋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商界精英、政界豪客。所以,要想活得輕松,就得學會放下。放下無止境的追逐,放下永不知足的欲望,如此,你收獲的就是一顆平常心,一份淡然的快樂!
有一家大公司準備用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后,只剩下3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官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盡量遠離懸崖,越遠越好。”第三位說。
結果第三位競爭者被留了下來。
可見,對于誘惑,你沒有必要去和它較勁,而應離得越遠越好。
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文化多元的現代社會,人們的需求不斷地膨脹,人們很容易在對目標的盲目追求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像一艘失去航向和動力的大船,或遠離航道,或停滯不前。事過之后才清醒,卻只能追悔莫及,抱憾終生。可悲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總是不安于現狀,他們總有無止境的追求,于是,便在這所謂的追逐中失去了原本快樂的自我。
可能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
很多年前,你過著貧窮的生活,你買不起這,買不起那,甚至食不果腹,那時,你告訴自己,一定要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心中,你可能已經不知不覺為自己今后的幸福建立了目標:
一、買一套自己的住房和一輛車子;
二、開一家自己的小公司,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人可以聽從自己的指揮;
三、娶一個賢惠美麗的妻子,再生一個可愛的孩子;
四、存款達到未來十年衣食無憂的狀況。
這四種幸福的向往,可能已經在后期的工作和生活中一一實現,可你真的感到幸福了嗎?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依然每日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活著,是不是覺得自己的目標還沒有實現?那些短暫的喜悅過后,你是不是依然覺得自己所有的努力和奮斗并不能真的讓你感受到快樂?
對此,你思考過沒有?如果你沒有那么多的追求,懂得享受當下的幸福,那么,又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哲人說過,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目光,其實,同樣,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人們不懂得放下。為此,我們需要放下無止境的追求,保持平常心,學會享受陽光雨露,訓練自己對幸福的敏感。
人們常說:“欲望無止境。”的確,尤其是對物質欲望、富貴榮耀、名利的追求,更是無窮無盡,而這,很可能會讓我們迷失自己;只有保持一顆平常心,拿捏好尺寸,才能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才能合理地節制自己的欲望!
保持一顆平常心,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有一顆平常的心,才能正視現實,甘于平凡,才能收獲一份最本真的快樂!
當然,我們要摒除對目標的無止境追求,并不是說我們應該摒棄夢想、甘當平庸之人,而是要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懂得珍惜當下、體味幸福。那么,我們如何做到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不迷失自己呢?
第一,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人生態度,是貫穿于人的一生的,它具體表現在人們對于人生所遇到的每個問題的態度,這種態度決定了人們的行為。當然,人們的人生態度不同,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上的態度也有所不同,但正是因為人生的態度的不同,才引發了不同的人生結果。
一個人只有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才能正確處理好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問題,才能獲得成功、圓滿的一生,否則,他不僅會在每個具體問題上失敗,他的一生也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
第二,堅信自己的夢想。
據說,有一次,愛因斯坦上物理實驗課時,不慎弄傷了右手。教授看到后嘆口氣說:“唉,你為什么非要學物理呢?為什么不去學醫學、法律或語言呢?”愛因斯坦回答說:“我覺得自己對物理學有一種特別的愛好和才能。”
這句話在當時聽似乎有點自負,但它真實地說明了愛因斯坦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和把握。
孔子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意思是:富貴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如果不是用光明的手段得到的,就不要它。貧賤是每個人所厭惡的,但如果不是以正大光明的手段擺脫的,就不擺脫它。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成功和幸福的權利,但要以正確的方式擺脫貧窮獲得財富,否則,我們只會失去最簡單的快樂。
上一篇:放下所謂的面子,才能走向成功
下一篇:放下曾經的傷痛,寬容你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