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強大的孩子能夠自我培養
近幾年,“原生家庭”這個心理學名詞逐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這使得很多人終于為自身的問題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借口:“我之所以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是因為我有那樣的原生家庭,有那樣的父母?!边@樣想固然輕松了,但也為自身的成長設置了一個牢籠——我無法改變我的原生家庭,所以我也不可能改變我身上的問題。
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推演,就可以得出——我的原生家庭很窮,所以我一輩子就只能受窮,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的。有不少人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使自己成為一個物質上豐富強大的人。所以心理上的成長也是這樣的,無論原生家庭如何,一個人是可以通過自我成長、自我培養變得強大的。而且也必須具備這種能力,才有可能真的強大。首先,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培養是有限的,能夠貼身陪伴的也就那么幾年,但一生漫長,遇到的問題卻那么多,更多的問題需要孩子獨自去面對。其次,父母自身可能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具備引領孩子走向強大的能力。所以,孩子的強大除了父母的培養之外,還需要他具備自我培養的能力,比如自我督促、善于反省、不斷學習等自我成長的意識和能力,這樣才會讓他一輩子行走在不斷強大的節奏里。
我的成長經歷就是這樣。我的父母不懂什么是內心強大,也沒有任何的心理學知識,并沒有給我多少這方面的培養。我的內心強大基本上都是靠自我培養,遇到了問題就去尋找原因,想要變得強大就督促自己去學習,這使我養成了很好的自我督促、善于反思和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我從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令我迷惑的問題,喜歡去尋找答案并去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我漸漸變得強大起來。我的原生家庭也有不少問題,我的父母也都有脆弱的一面,我無法改變這些,但我不能因此就心安理得地認為自己脆弱是合情合理的。因為我可以改變我自己,通過自我成長讓自己漸漸遠離脆弱。
一個真正強大的人就是不“甩鍋”,不把自己的問題全部歸結于父母或客觀原因,而是從自身尋找原因并努力去改變。這樣的人即便現在多么無能和脆弱,也終會一點點變得強大。這樣去想的話,無論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是怎樣的,他的人生都是有解的。
我的一個朋友,他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他總是這樣說:“不是孩子的錯,都是因為我沒有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沒有培養好他。”因為有了這樣的思維,孩子出了任何問題他都想要縱容他,以至于孩子的問題愈演愈烈。父母當然會有一些問題,但孩子就完全不需要為自己的問題負責嗎?有一個演員,他的父親從小拋下他離家出走,他的母親也很早過世了,但是他的成長軌跡完全沒有跑偏,而是成長為一位特別善良、溫和、陽光的人。
一個孩子擁有自我培養和自我成長的能力比父母的教育和培養更重要。父母不需要把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歸結到自己身上,孩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所有問題都“甩鍋”給父母,父母和孩子雖然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系,但并不是說沒有界限,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樣的態度才是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所需要具備的。
父母該如何把這樣的態度傳遞給孩子呢?
1.不陪孩子做需要他獨立做的事情
一些父母有陪伴孩子做作業的習慣,理由是:“我陪著他他還不好好做呢,如果不陪他不知道做到什么時候呢。”但其實,孩子做作業慢的原因就是因為有父母陪著他。因為有了他律,所以孩子失去了自律的能力。他習慣了依賴父母的監督、催促和幫助,而失去了自我監督、自我督促、獨自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因此,父母越陪,孩子做作業越慢。甚至不在父母的陪伴下,他都無法獨自完成作業了。這就好比一遇到不會的題目,父母就幫助孩子解答,使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解答難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長的能力。
這就是父母失去了界限感,做作業是孩子的事情,他必須獨自為這件事負責,他也應該具備獨自完成的能力。父母因為愛孩子過度參與他的事情,這并非是陪伴,而是一種剝奪,剝奪了孩子獨自開拓自己心理疆域的能力。
如果孩子依賴了父母的陪伴、協助,那么以后即便遇到了自己能獨自完成的事情,也會習慣性地尋求幫助,以降低事情的難度。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能力會漸漸退化。所以,父母不需要陪伴孩子做他“分內”的事,讓他在獨自完成的過程中開發出自我成長的心理能力和實際技能。
2.孩子出現問題,父母不亂負責
心理學上經常強調,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許多問題都是父母問題的折射。這句話沒錯,但這并不代表,孩子的所有問題都需要父母負責。比如孩子學習不好,就能怪責是因為自己的家境不好嗎?孩子學壞了,就能怪責是因為父母離婚了嗎?這其中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如果孩子出現問題,父母亂攬責任,那么孩子就不需要為他的人生負責。一出現問題,他就習慣性地認為是父母造成的、是別人造成的、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唯獨不反省是自己造成的,那么他還哪里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父母和原生家庭確實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孩子也應該有擺脫這種影響的意識和能力,這種能力可能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學習才會擁有,但這種意識可以在童年時就樹立起來。父母的經濟能力有限,無法給孩子報很多才藝班,但孩子可以通過網絡、電視等渠道模仿學習,而不是認為自己沒有才華都是因為父母沒有給自己報才藝班。孩子從小如果具備了“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努力”的意識,那么不管原生家庭如何,他的人生都是有無限可能性的。
孩子的一生是一場孤獨的馬拉松,在起跑階段,父母可以為孩子加油鼓勵,提供所有能夠提供的支持,卻沒辦法陪伴孩子跑完全程。更漫長的賽程需要孩子獨自面對,他需要自己為自己加油,獨自熬過身體和心理的極限,學會調整跑步的技術,調動身心所有的能量等,如此,才能很好地跑完全程。所以,強大的人都是孤獨的長跑者,都是擁有了自我成長和自我培養的意識和能力的人。父母雖然無法全程陪伴孩子,但可以在人生的起點就把這種意識植入孩子的內心。
所謂命運,“命”就是原生家庭,“運”就是通過自我成長把握自己命運的能力,有一個好命固然重要,但有一個好運更重要。因為命無法改變,但運卻可以通過自己的“運作”去改變。具備自己運作自己命運的能力,才是過好這一生的關鍵。
上一篇:目標是人生的領航燈
下一篇:禁得起誘惑,人生才能自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