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茂元營造科技林
1999年8月4日,被評為全國十大綠化標兵之一的溫茂元,是海南省桉樹技術推廣總站副研究員。1964年畢業于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畢業后在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工作。1992年1月調入海南省林業局省桉樹技術推廣總站工作。
1993年到2002年主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熱帶人工林營造示范區”任項目組長。獲得農業部、林業部一、二、三等獎共7項。早在1998年,應用扦插技術,引種國外速生高產的桉樹良種,建立相當規模的示范林和示范中心苗圃。
儋州林場位于海南的西部沿海,大片示范林,挺拔美觀。其中于1994年第一批營造的示范林,樹高已有15米多,樹干筆直白中帶青綠色,高入云天,樹干的平均胸徑已達11.5厘米。
而在示范林對面就是一大片儋州林場原來種植的普通桉樹,已10多年了還是“小老頭樹”,樹干曲里拐彎,胸徑不足10厘米,平均樹高不到14米。
此項目的負責人就是溫茂元,對此,他說:“示范林平均每年一畝至少可生產1.5立方米木材,而一般的桉樹林平均每年只生產0.6立方米木材。
由于桉樹是制造紙漿的優質原料,歷年來過度的砍伐破壞了森林資源。現示范林的成功展示了桉樹人工林大面積速生高產的前景,既可多產木材滿足市場需要,同時又減少了對熱帶天然林的砍伐壓力,為熱帶森林的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可以說,這一項工作在海南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這個項目是由國際熱帶木材組織資助、由海南省林業局和中國林業科學院具體實施的,自1994年正式立項以來,進展迅速,現已建成兩萬多畝熱帶人工示范林;與之相配套的是一個年生產能力300萬株苗木的示范中心苗圃,已扦插繁殖出尾葉桉、赤桉、細葉桉、雜交桉、剛果12號桉等15個優良樹種42個無性系。
1997年12月下旬,國際熱帶木材組織組織了60多位各國林業專家來儋州示范區考察,專家們驚嘆于這里取得的驚人成績,給予了很高評價。
苗圃由9個作業區組成,實施取枝、扦插、移苗、容器和基質加工、基因保存等一整套桉樹枝條扦插繁殖的新技術。其中,扦插大棚和容器的改良、扦插基質和生根劑的新配方等,都屬于突破性的,它改變了扦插的常規方法,使桉樹扦插的生根率從原來的7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溫茂元精心種植的一大片桉樹林,特別漂亮,里面的幾萬株剛果12號桉樹,幾乎長得一樣剛直挺拔和粗壯。
原來它們都是“克隆”于同一株由溫茂元精心選育的長得最好的植株,溫茂元取它的枝條建成采穗圃,用扦插方法繁殖了一批又一批,共有幾十萬株。
2005年6月21日,溫茂元在參觀儋州、昌江、臨高等地的桉樹種植示范點時,指著桉樹林下茂盛的植物告訴記者,他曾經對全省的桉樹做過一次調查,“桉樹林下不長草”的提法并不準確,全省的桉樹林地只有約5%不長草。
海南于1917年引種桉樹,已有88年栽培種植歷史。經溫茂元等人調查發現,桉樹林下植被類型有四種:其一,桉樹與小喬木、灌木、草木、藤本植物伴生的植物群落,這類占50%以上;其二,桉樹與小灌木、草本植物伴生的植物群落,這類型占30%以上;其三,桉樹與草本植物伴生植物群落,這種類型占15%;其四,桉樹林下長草很少或不長草,這種類型約5%。
溫茂元曾經到多處實地調查,大部分桉樹林下是生長植物的。他在臨高縣波蓮乾彩管理區干校坡公路兩側調查,這里1985年營造隆緣桉速生豐產林,林下生長著30多種植物,植被覆蓋率80%。就是這樣,溫茂元在他的科研領域為國家的綠化建設作著自己的貢獻。
上一篇:沙漠的生命之魂胡楊林
下一篇:瀕危植物天女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