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面對外行領導
任何一位上司都不是全才,許多時候,他的下屬在業務能力或是技術層面上可能會勝于自己。但這并不等于上司不足以領導好下屬,問題的關鍵在于,一個外行上司如何去領導內行下屬。對此,每個上司心中都有一桿秤。
作為下屬,你也不應該在某些方面過分地彰顯自己,而要學會在巧妙地服從上司的同時,盡可能地去主動彌補外行領導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配合并幫助他表現得更優秀。
1.學會將意見轉化為建議
外行上司因為不是很了解行業內的各項技術、制度與產業環境,所以有時不能夠有效地把握全局。最糟糕的情況莫過于這位上司太過自我,在行動與決策過程中不喜歡接受內行資深員工的建議。
張華是一位技術工程師,在一家醫藥公司打拼了五六年,伴隨著公司從一個小工廠成長為中型企業。但是后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他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原因不是薪水、職位,而是新來的上司。
先前張華是在一位資深老專家的帶領下工作,后來,老專家退休了,廠里安排了一位新上司。新上司雖然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學得卻是工商企業管理,對醫藥學一無所知。經常在管理工作中弄出許多笑話,張華認為新上司不論在資歷、還是能力方面都無可厚非,但是卻不適合現在的工作。
可是公司卻聽不進去他們的建議,并且強調:“一定要努力配合他的工作。”得到公司的支持后,新上司更是聽不進下屬的一點建議,做事喜歡獨斷專行,完全不把一些老員工放在眼里。結果不到半年,部門內一半以上的員工便陸續離職了,張華多次向高層反映情況,得到的答復始終是:“公司要改革、要發展就得大膽起用年輕人才,尤其是培養自己的管理人才。”
無奈,張華也只能辭職不干了。外行上司領導內行也有許多成功的先例,但是,當一個外行上司太過一意孤行,對公司和下屬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時,作為下屬,你首先要學會正確地向上傳遞信息,一方面不要否定上司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善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而不是為了發牢騷而發牢騷。其次,要準確地理解新上司的意圖,以一個局外人的心態看待局內事。張華的教訓也在于此,他不但不能適應新領導的管理風格,而且不善于改變由領導牽頭的工作方法,總是習慣于時時、事事有人對自己負責。所以,不能與一個純管理型的領導進行有效合作。
2.幫助上司成為一個內行
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說:“一個外行,只要思想品質好,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加上他急于當內行的動力,我們的企業文化就能開發他的潛力。”如果你的外行上司有急于成為內行的動力,那么你就要學會誠懇地幫助他,這樣你才有機會與上司取得雙贏。
小趙在一家電腦公司工作,由于老板經營不善,公司瀕臨倒閉,于是一位曾做服裝批發生意的人出錢接手了這家公司。這時,一些老員工開始陸續離職,原因是,跟著這樣的這外行老板是干不出什么名堂的。
但是小趙卻留了下來,他很佩服新老板獨到的眼光,認為他唯一缺少的就是行業知識,相信如果有一批員工能夠傾力合作,老板的才華一定會變成滾滾的利潤。果然不出所料,老板為了使自己盡快成為一個內行,經常到處補課,招徠人才。兩年后,公司便實現了盈利,老板也成了一個十足的內行,小趙也如愿地被提升為公司的部門經理。
誰說外行上司不能領導內行員工?面對外行領導,你最需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傾力配合他的工作,發揮出你的內行優勢。如果上司的意圖依然不能達成,但至少他會感激你的傾力配合;如果你正是上司急需的內行,那么,你就有機會與上司分享共同的進步與成績。
所以,外行領導內行,對下屬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情。這時,不要讓自己的眼睛總是看到不利的一面,而要更多地考慮如何利用上司在一些具體業務上的“無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以深得對方的信賴和支持。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上司的性格特點、為人處世風格等,選擇不同的方法。
(1)毛遂自薦——一個外行上司當然急需內行的“輔佐”,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你一定要抓住這種機會,讓上司表現得更優秀。
(2)擇善而行——外行上司往往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所以,你要以價值最大化為工作的目標,少做上司看不懂的工作。
(3)追求雙贏——在配合上司完成工作的同時,學習上司這個特殊“局外人”是如何做人、做事、做管理的。
上一篇:缺點不是錯誤,也不是借口
下一篇:背后多說別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