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他人,先為其擋塊遮羞布
魔術大師的戲法誰都知道是假的,可人人都愛看,樂意接受他那塊用來罩眼的布。人情關系學認為,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責批評,也要學會為對方擋塊遮羞布,這樣對方才容易接受。只有大家避免了難堪,才可能有戲法可變,其實誰都心知肚明。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既想更正朋友的錯誤,又想維護對方的面子,那就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1.難以啟口的話,要用“糖衣”包起來
日本文壇著名的鴛鴦夫婦三浦朱門與曾野綾子,曾經每年都要為同一件無聊的事情爭吵一次。爭吵的原因是結婚紀念日那一天朋友夏樹群子拍來的賀電。遠方朋友能有這番心意,在新婚時的確令她感到高興,但結婚后的十幾年卻變成了“不受歡迎的好意”。當丈夫得知賀電后,總是會說:“哦,原來今天是結婚紀念日?來點什么慶祝?”妻子總會因為丈夫忘記這一點而生氣,所以,夫妻倆每年都會因此爭吵一次。丈夫認為再這樣下去受不了,于是,他打電話給夏樹群子:“謝謝你每年的賀電,但我們已經是老夫老妻了,實在不好意思談什么結婚紀念日了。”于是,第二年起就不再有賀電了。
在日常生活中,誰都有可能遭到難以啟齒卻又不得不講話的情況。這時候,如果直接說“實在傷腦筋”、“這樣很麻煩”,很可能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或者讓對方感到不愉快。如果像三浦朱門那樣夾雜機智與笑話來傳達自己的意思,對方也就一笑置之,這樣,既不會傷害到對方,也可以減輕雙方的負擔。
2.警告別人時不要指出缺點,而要強調如果糾正過來會更好
有位公司主管感嘆糾正別人實在是難,稍微提醒一下下屬,下屬不是猛然反抗,就是越變越壞。雖然,這位主管只是指出對方的缺點并加以批評而已,但是,還是經常得罪下屬。后來,他在糾正下屬時改變了態度,每次在糾正下屬時不說“不對”,而說“大致上不錯,但如果再糾正一下……結果會更好。”結果更多的下屬愿意接受他的指點,彼此間的關系也變得更融洽了。這也就是說,警告或是批評、指正別人時,要先滿足對方的自尊心,給他更高的期望或是定位,然后再據此指出他的一些問題。如果只是糾正、警告的話,只會徒然引起別人的反感,不會有任何效果。
3.傳達壞消息時,要附加一句“難以相信”
傳達壞消息時,心情總是沉重的。然而,這種時候更需要一些思考。如果你要告訴別人某種不好的消息時,前面加上一句“我不相信”或是“難以置信”,那么,在對方接受這條壞消息時,往往有助于平靜他的心態。這就是為什么有經驗的教師在教育學習退步的學生時習慣附加一句:“你考這樣的分數,實在讓人難以置信。”這無形中也對學生進行了積極的評價,肯定了他的能力。所以,學生聽起來也更容易接受。倘若只是傳達事實的話,小孩子也能辦得到,但是,“令人難以置信”這句話卻是小孩子不會說的。
4.不小心提到對方的缺點時,要加上贊美的話
想必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由于說話不小心而傷著了對方。話一旦說出口就無法挽回,當場的氣氛也就不好了。這種情形大多是連忙辯解,或者換上溫和一點的措辭,這實在不是好方法,因為對方認為只有你心里這么想才會出言不遜。這種時候不要去否定剛才說出來的話,要盡量沉著,若無其事地附帶說道:“這就是你吸引我的地方。”或者說,但是你也有什么什么優點,所以表面上的缺點更顯得有人性等。
對于別人說過的話,人們往往對最后的結論印象最深刻,附加贊美的話,對方便認為結論是贊美的,即使前面說過令人不愉快的話,也不會計較了。
5.假托第三者傳達對對方的批評
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別人,于人于己都是一件難堪的事,所以,聰明的人在必須要批評別人時,一定會選擇一種雙方都容易接受的方式。這里有一則小故事值得借鑒。小孫是一家企業的主管,平時經常與幾位職員待在一個辦公室,時間久了,這幾位職員便把他當作了朋友,說話辦事也一點不把他放在眼里。有一天,他告訴一位女職員:“最近的年輕人說話有點隨便,請你代我轉告一下好嗎?”
那個女職員回答:“好的。”結果很令人意外。那幾位職員的談吐多少都有所改善,而那位負責轉告的女職員對自己的談吐最為小心翼翼。恐怕是“最近的年輕人”這句話讓那位女職員覺得自己也包括在內。這位女職員的改變,連主管也意想不到。所以,托諸“第三者”,而不要直接批評他人,對方往往會虛心接受而不太容易產生反感。然而,這種托諸“第三者”的批評如果太過明顯,聽起來就會像“指桑罵槐”,這一點可要多留意。
可見,批評、指正別人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尤其是作為領導、上司階層的人物,經常要指正他人,更要學會這些與人相處的藝術。對于平時人際關系復雜的人來說,更要據此把握好人們微妙的交際心理,從而在使自己向對方準確傳達意思的同時,盡可能地讓對方接納自己。
上一篇:托人辦事,要會活用面子
下一篇:找門路前多做人情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