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你是“職場橡皮人”嗎?
今年34歲的吳錚,在研究生畢業后留在本校辦公室工作。
剛工作時,他整天激情飽滿,任勞任怨。辦公室的人員少,工作重,除了寫講話、寫總結、寫匯報、寫信息、上報材料、督促檢查等,還要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包括跑腿打雜、安排吃飯、跟班出差服務等。為了完成工作,有時大家都下班了,吳錚還在辦公室加班,困了就躺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睡一夜。
6年過去了,他沒有被提拔,而他也不再像當初那樣拼命了。“我只是被職場潛規則同化了。大家都是這樣,多數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你如果拼命干,一方面顯得另類,另一方面人家說你急著表現和想提拔,落了個這名聲卻又不能得到提拔,所以就只能按照潛規則來。”
現在,吳錚機械地上班、下班,“兩點一線”,沒有太大的追求,隨遇而安,“夢想”對他來說已經“一文不值”了。
“我就這樣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吧”、“上班這一天其實很短暫,計算機一開一關,一天過去了;計算機一關不開,合同到期了”、“不想說話不想動,看報上網喝茶就行了”……這些話正高頻率地出現在一個群體中:職場“橡皮人”。
在24年前,這種人就已存在于作家王朔的小說中。現在,他們正真切地生活在我們的周圍。職場中,有不少人屬于這種“橡皮人”,工作中激情不再,生活中無夢無痛。
關于職場橡皮人,最著名的大概是下面這段描述:“我們認為,最糟糕的員工莫過于這種:他們沒有神經,沒有痛感,沒有效率,沒有反應。整個人猶如橡皮做成的,力度小了他根本不在乎,力度大了,他還會反彈一些不滿過來。對付這種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拉開門,請他走開,在你的視線中消失,永遠消失。”
工作若干年后,許多人變得越來越“橡皮化”。一旦過度橡皮化,你的職業發展可能就因此受到影響,甚至被職場拒之門外。
“職場橡皮人”的出現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造成對工作失去夢想和激情的倦怠感,原因來自不同的方面。從外部社會大環境來講,當下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各樣光怪陸離的現象在我們身邊發生,不斷刺激人們的心理感應系統。信仰和信念的缺失,以及人和人關系的淡漠和疏離,使得人們越來越感覺缺少溫情的關愛和生命的慰藉。這些負面情緒的積累使得人們的心理感覺越來越疲憊,進而變得麻木和蒼白。無疑,這些從社會環境層面積累的負面心理情緒,成為形成職場橡皮人的外部誘因。
從企業或組織的內部來看,目前商業競爭的加劇和工作節奏的加快,使職場人士工作熱情和激情不斷透支,他(她)們同時還面臨激烈競爭造成的成就感降低。這些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應對,就會使員工心理期望和積極情緒衰竭,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職場橡皮人。
職場中的“橡皮人”有以下幾種:
◆自負的橡皮人。這種過度自信的“橡皮人”,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和質疑。但是團隊化工作模式盛行的今日,“討論”是決策之前不能跨過的程序。“橡皮人”往往無法對抗這么多反對意見。盲目的自信只讓人盲目地堅持,其實是用不屑和封閉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徹頭徹尾的“橡皮人”。
◆脆弱的橡皮人。自卑的人總是更需要自我保護,來保證自己不是弱者,而“橡皮質”的外殼強度和韌性成了自卑者最佳的選擇。
◆無聊的橡皮人。失去了所有的目標和激情,覺得工作真是無聊透頂,沒有任何一個點能激發興趣,這就是悲哀的無聊“橡皮人”的心理感覺。這樣的人,只有重新振作,給自己樹立目標,對事物重燃興趣,才有得救。
◆心涼的橡皮人。對職場中不公平不如意的事情心里惱火,不能化解便反擊,而反擊無效的時候,只能聽之任之,用沉默表示無聲的對抗。所以,心中有火結成面上霜。
當前,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淪為“橡皮人”。我們該如何避免陷入這個無奈的漩渦,恢復自己的職場彈性呢?我們又如何在復雜職場中伸縮自如,并實現自己遠大的職業理想呢?對此,職場心理專家提供了如下建議:
適時調整職業規劃
皮筋被一直拉伸就會失去彈性,日復一日的工作壓力和重復勞動也會讓職場人失去神經的敏感性,逐漸變得機械化。由于失去了對工作的激情和心理彈性,職場生活也逐漸變得越加寡淡。對于這種松弛化的橡皮心理,專家建議:職場人應該將自己的職業當做一家公司那樣去經營管理,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條件,適時地調整職業規劃,改變策略,主動挖掘職場目標,將自己的職場價值營銷出去。通過積極的職業分析與規劃,樹立新的職業價值,從新的工作高度和目標中尋找工作的樂趣,主動挖掘每一天的收獲,進行累計,以積極的心態融入企業氛圍中,找到新的突破點。
學習新東西,或者給自己放假
婚姻有“7年之癢”,而調查顯示,“工作10年以上”,是最容易變成“橡皮”的。有42.4%的人在這之后進入了“橡皮人”狀態。這種“橡皮人心態”將自己變成了一個無法接受新生事物和意見、對批評表揚無所謂、沒有恥辱和榮譽感的“職場硬派”,或者俗稱的“老油條”。對陷入這種狀態的人,專家建議,除了自我檢討和反省以及積極調整心態,還可以去學習、培訓,或者給自己放個長假,這些都是改變“橡皮”狀態的有效途徑;為自己找到一件有興趣的事,也不失為一個簡單的解決之道。
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和一種學習的心態,積極跟人溝通交流,能為你帶來自我提升與職場的良性互動。這有利于恢復你原有的彈性,從堅硬的橡皮成為柔韌的橡皮,能屈能伸,接納分析和運用各種意見,同時也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能更好地處理工作中的關系。因為一個能與世界開放地溝通交流的人,不僅會擁有自我學習能力,還將練就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你將能發現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別人不能發現的豐富多彩,重拾生命的激情。
過來人的點撥
對職業生涯的厭倦和無奈,可能使我們變成麻木的“橡皮人”。給自己一些刺激和調整,就可以給自己重新注入活力,擺脫“橡皮”的狀態。
上一篇:人言可畏,要謹慎應對
下一篇:做“好人”,但不要做“老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