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輸贏在心態(tài)。
著名鋼鐵大王卡耐基經(jīng)常提醒自己的一句箴言是:我想贏,我一定能贏——結(jié)果,我又贏了。
輸贏平常事,輸贏在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折射在比賽中,那就是:贏了的比賽堪稱經(jīng)典,輸了的比賽可作案例。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成長經(jīng)歷能帶給我們很多啟示。她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非常注意培養(yǎng)她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要求她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爭一流,永遠做在別人前頭。父親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這事太難了”之類的話。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5年的拉丁課程,她在一年內(nèi)就完成了,而且考試成績名列前茅。她除了學業(yè),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他活動中都是出類拔萃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我們學校建校以來最優(yōu)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正因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升起了一顆明星。她連續(xù)4年當選保守黨領(lǐng)袖,并于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
這就是贏在心態(tài)。
輸贏在心態(tài),在體育比賽方面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布勃卡是著名的撐竿跳世界冠軍,享有“撐竿跳沙皇”的美譽,曾35次創(chuàng)造撐竿跳世界紀錄;他保持的兩項世界紀錄迄今無人打破。在他接受由總統(tǒng)親自授予的國家勛章時,有記者問:“你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布勃卡微笑著說:“很簡單,每次起跳前,我先將自己的心‘跳’過橫竿。”
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做起來是最難的。起初,布勃卡也曾膽怯過,經(jīng)常跳不過橫竿,甚至看見那高高的橫竿,心里就害怕。是教練的一聲斷喝:“布勃卡,你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閉上眼睛,先把你的心從橫竿上‘跳’過去。”他照此做了,結(jié)果順利地躍過橫竿。
突破心障,才能超越自己。先有“心”再有“身”的道理并不深奧。
讓我們看看美女射手杜麗是如何拿到世界冠軍的。
她曾經(jīng)獲得2002年世錦賽第一名,并在釜山亞運會上獲得金牌。2003年又獲得世界杯冠軍,并且打破了女子氣步槍世界紀錄。2004年,她參加雅典奧運會。預賽時,按組委會規(guī)定,在賽前要對每個選手的衣服進行檢查,然后在扣子上做標記。但負責檢查她的服裝的裁判忘了給她做記號。比賽就要開始了,正在緊張備賽的她忽然看見一個裁判氣勢洶洶地站在她面前,要對她重新進行檢查。她的教練在場邊看到后氣憤不已,因為這正是隊員穩(wěn)定心態(tài)、靜心比賽的關(guān)鍵時刻,容不得一絲打擾。但她只是微微一笑,讓裁判進行第二次檢查。預賽開始后,她兩次把槍架碰倒,讓場邊的教練再次倒吸了幾口冷氣。但她很利索地兩次將架子扶了起來,重新安上后開始比賽。
決賽中,她最強的對手——俄羅斯的加爾金娜一路領(lǐng)先,她則緊追不舍。細心的她發(fā)現(xiàn)加爾金娜心理穩(wěn)定,節(jié)奏感也非常出色,于是她改變了戰(zhàn)術(shù),和對手拼起了節(jié)奏和穩(wěn)定,基本都是在加爾金娜出手后再出手,最后一槍更是待對方失誤后再穩(wěn)穩(wěn)地一扣,打出了10.6環(huán),而加爾金娜才打了9.7環(huán)。最終,她以總成績多出0.5環(huán)的優(yōu)勢戰(zhàn)勝加爾金娜,奪得了金牌,成為中國運動員在雅典奧運會上的首金獲得者。
后來,有記者問到她賽場意外及其心理準備時,她笑了,說:“遇到干擾或挫折時,我都是保持一種比較積極的心態(tài)。像我的槍架倒了,我心里有點怵;第二次碰倒后,我就想也許老天的意思是要我休息一下,我就不覺得這是不利情況。其實我自始至終都是想著戰(zhàn)勝自己,沒有去想別人怎么樣。我始終都是在提醒自己,只要戰(zhàn)勝了自己,就戰(zhàn)勝了所有的人。”
也許,挫折或意外有時候真的就是老天爺特意留給你調(diào)整心態(tài)的機會,只看你是不是可以領(lǐng)會其中的奧妙。
在一次重要的國際田徑比賽中,一位國內(nèi)跳高運動員面臨著沖刺金牌的最后一跳。她的教練對她說:“好好跳,只要多跳過兩厘米,你的房子就到手了。”結(jié)果她硬是沒跳過那“兩厘米”。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受了傷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也面臨著爭奪金牌的最后一跳,他的教練只輕松地對他說:“你的媽媽在家里等著你呢,跳完了這一輪,你就可以回家吃你媽媽做的小餡餅了。”洛加尼斯微微一笑,從容跳入水中。他以自己優(yōu)美的姿態(tài)征服了所有裁判及在場的觀眾,贏得了久久的掌聲。他最終獲得了金牌。
中外兩個教練都是用語言去激勵運動員,只是因為“說法”不同,而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中國教練采用的是“房子”。在大城市,一套房子的價格是幾十萬元甚至一百多萬元,面對這種“重獎”,運動員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極易萌生“瓦倫達心態(tài)”,影響正常發(fā)揮。美國教練則用極具家庭溫馨氣氛的“媽媽的小餡餅”去激發(fā)運動員的斗志。萬一跳砸了,也不過是一餐“小餡餅”而已。
平常心很重要,平常心才是健康的心態(tài)。對于“穩(wěn)定”來說,平常心是最好狀態(tài)。當對某件事情信心不足時,心態(tài)就在平常心之下,這時候要以鼓勵為主,使心態(tài)升溫至“恒溫”,進而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當某件事情,抱得希望很大,心態(tài)就在平常心之上。稍微上一點是可以的,上大了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這時又需要使心態(tài)降溫至“恒溫”。說積極的心態(tài)就是必勝的心態(tài),也不一定是正確的,萬一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呢?萬一失敗后無法坦然面對呢?積極的心態(tài),應該是以百倍的努力去參與過程,結(jié)果如何坦然面對。俗語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充滿著辯證法。你可以左右你的主觀努力,卻左右不了必然結(jié)果。好的“心態(tài)”的標準,就是既正確對待過程,又正確對待結(jié)果。
卡耐基曾在作過一些調(diào)查后,得出結(jié)論:一個人事業(yè)上的成功,只有15%取決于其學識和專業(yè)技術(shù),85%靠的是心理素質(zhì)和善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
在體育比賽中,心理素質(zhì)尤為重要。為什么有些運動員比賽時的成績與平時訓練時不一樣?是心理素質(zhì)的作用。在心態(tài)上過于看重比賽、看重獎牌,壓力就大了,患得患失的東西就多了。有些運動員贏也贏不起,輸也輸不起,就是心態(tài)不平衡造成的。曾獲得1976年奧運會10項全能冠軍的詹納,從體育比賽的角度作了這樣的論述:“奧林匹克水平的比賽對運動員來說,20%是身體方面的競技,80%是心理上、人格上的挑戰(zhàn)。”輸贏在心態(tài)。
運動員的教練是很特殊的導師。教練不是顧問,不提供解決方案,而讓你自己去發(fā)現(xiàn);教練不是老師,不會告訴你問題的答案,甚至不比你懂得更多;教練不是心理醫(yī)生,不會去平復你的情緒,而是讓你自己管理情緒;教練不針對你的過去,而關(guān)心你的未來;教練“對事不對人”,而非“對人不對事”。總之,教練著眼的是運動員行為背后的心態(tài),著眼于“激發(fā)人的潛能”。“激發(fā)”二字,針對的就是心態(tài),是積極心態(tài)的培育過程。
著名球星邁克爾·喬丹曾這樣說:
“我丟了一個球之后會怎么樣?我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這種結(jié)果,決不讓一次失球影響整個晚上的比賽。我從不讓消極的念頭一點點堆積。這種時候我會告訴自己:‘都過去了,珍惜后面的機會!’前面丟5個球,后頭我會投進10個,我總是讓自信貫穿比賽的始終。”
這就是一個偉大球星的高明之處,也是“偉大
球星”和“好球員”的明顯差別之一——心態(tài)決定輸贏。
有句話說得好:“告別杰出,走向偉大。”人們都希望自己是杰出的,但那是有嚴格條件的。你把“杰出”當做唯一了,你就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放不開手腳,你的能動性就被限制了,其結(jié)果是,一心只想著杰出,杰出卻不讓你拉它的手。還是自然一些好,該努力的還是去努力,只是把結(jié)果看得淡一點,你就使自己具有了彈性,可緊可松、可長可短。也許,這就是“走向偉大”的開端。
人生和體育比賽的道理相同。人生是一個過程,是一次能量釋放的過程,重在參與,重在投入,重在盡力。勝固然可喜,敗亦猶榮。只要盡了力,敗者流出的眼淚也是滾燙的,也是有分量的。而沒有盡力、蹉跎而過的人,最后可真是欲哭無淚了。
臺灣知名女作家吳淡如提出的“老三哲學”,也與心態(tài)有關(guān)。
她在《老三哲學》一文中寫道:
心理學家對奧運選手做了一個心理測驗,他們研究奧運銀牌和銅牌得主后發(fā)現(xiàn),銅牌得主竟然比銀牌得主對自己的成績更滿意,而且比較開心。因為銀牌得主總會有些“飲恨”的感覺,覺得自己再多一點努力,就會成為第一名,對于“屈居第二”總有些怨尤。
銅牌得主對自己的獎牌則有一種“如果我運氣不好的話,那么我就什么都沒有”的僥幸心理,頒獎時的表情都比銀牌選手開心。
人不要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有所有勝利的光環(huán)。你想擁有全部的微笑是不可能的。人注定要有贏得勝利的輝煌,也同樣注定要跋涉人生的溝溝坎坎,品嘗一些不愿品嘗的滋味,這就是生活。
“老三哲學”并不是一種用于自我麻痹的思想。首先是要有實力擠進前三名。在體育比賽中,最沮喪的人是誰?并不是亞軍,而是差一點點就拿到獎牌的“老四”。沒有成為“老四”,你可感到幸運?可是,“老四”也得有人當呀,何況“老四”離“老三”最近。“老三”之所以有成就感,也是因為“老三”離“老二”最近。由“老三哲學”所派生出來的道理推論,“老二”也應該高興,因為他離第一名最近。
有人說得好,在生命里程的拐彎處,你應真誠地低下頭來咂一咂人生的甘苦,然后,挺起脊梁迎著陽光,你會覺得一切的一切都清淡得像一杯水。只想躲進自己的小屋,而回避迎面而來的陽光或陰霾,你與生活無法接軌。
一個男孩因為個子太矮,找不到愛人,很是苦悶。他走路時從不敢抬頭,一次因低頭走路撞了一個女孩,被女孩挖苦了一頓。當女孩知道他因個子矮所承擔的壓力時,教了他三個“增高”的辦法:第一是把你賺的錢墊在腳下,第二是把愛心墊在腳下,第三是把自己的作品墊在腳下。
男孩受到啟迪,兩年后成了小有名氣的作家,經(jīng)常被人請去做演講。每次他面對臺下黑壓壓的人群,都會公開可以讓矮子快速增高的秘方。
客觀條件弱一點并不可怕,有幾個人是優(yōu)越的?受挫一回也無須去憂傷,只要心中的原野沒有冬季,即使是大雪彌漫,即使冰封大地,也算不得什么。短一點、輸一回,都只是生活的一個短暫的音符,只是無限風光中的一片落葉。我們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不必總是纏綿在那個沉重的音符旁邊,不必總是徜徉在那片枯黃的落葉周圍,世界大著呢。
上海有位叫臧勤的出租車司機,由于善于規(guī)劃自己的工作,每月收入比普通出租車司機高出近一倍。為此,他被微軟公司請去給員工們講了一堂MBA課程。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好的工作心態(tài)。他有這樣一段話:“我常常說我是一個快樂的車夫。有人說,你是因為賺的錢多,所以快樂。我對他們說,他們正好說反了。是因為我有快樂、積極的心態(tài),所以賺的錢多。”
這也是輸贏在心態(tài)、賺錢在心態(tài)的道理。
1954年,巴西足球隊在世界杯賽中意外地輸給了法國隊。隊員們回國后在機場上,首先看到的是這樣的景象:巴西總統(tǒng)和兩萬多名球迷前來迎接,打出了一條醒目的橫幅,上面寫著“失敗了也要昂首挺胸。這會過去!”這是一種心態(tài):失敗了,別趴下,還要東山再起。
4年后,巴西足球隊不負眾望,贏得世界杯冠軍。回國時,16架噴氣式戰(zhàn)斗機為他們護航,總統(tǒng)和3萬名球迷到機場迎接,沿路100萬人夾道歡迎。人群中也有一幅醒目的橫幅,上面寫著“勝利了更要勇往直前。這也會過去!”這又是一種心態(tài):勝利了,要知道如何面對失敗,如何減少失敗。
嚴格地說來,世間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障礙,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態(tài)。
在前行中,人應該虛心地去學學水的運動:前面如果是座山,就繞過去;如果是平原,就漫過去;如果是海綿,就滲透過去;如果是水庫,就先匯流進去,然后奔向閘門,等待開閘之時,再奔向大海。這才是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的心態(tài)。
從科學的角度我們會講,平面上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但有時候,現(xiàn)實生活會告訴我們:兩點之間“曲線”最短。當直路走不通時,選擇走彎路,是一種務實的心態(tài)。
一位高明的外商老板在選人的時候,讓求職者先打高爾夫球。一開始很多人弄不明白,后來才知道其中的緣由。
這次闖關(guān)的是一位“海歸”。老板問:“光坐在室里聊太單調(diào),你會打高爾夫嗎?”應聘者回答:“會!”
到了球場,應聘者第一個球就打偏了,表情有些不自在。老板說:“不要緊,萬事開頭難,接著打。”
應聘者連續(xù)幾桿,全部失常,他開始控制不住情緒,嘴里不停地埋怨“桿姐”,說她不會配合,動作慢。這一切,外商全看在眼里。
后來,應聘者有點累了,坐在小樹下乘涼。外商一個球打偏了,滾到他面前,他看了一眼,沒有幫助撿球的意思。老板對這一幕也看在眼里。
沒等18洞打完,應聘者遠遠落在后面。外商老板走了,只留下幾個助手繼續(xù)陪他打。他也預料到了結(jié)果。
外商老板是在通過打高爾夫球考察應聘者面對壓力時的應變能力,以及落后了乃至失敗了之后的心態(tài)。
一場球所透露出來的信息,比幾次面試都要精確和真實。因為人在面對爭和賭、輸和贏時,最能直接反映出其心理素質(zhì)。僅僅18個球洞,卻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真實地勾畫出一個人的氣質(zhì)、性格、談吐以及對待勝敗的心態(tài),還可以考察一個人的悟性。
一個人健康的心態(tài)應該是,所有的輸和贏都是人生經(jīng)歷的偶然和必然,只要你勇敢地選擇遠方,只要你堅持做下去,那么輸也好,贏也好,由輸變贏也好,都是精彩的。當你輸了,甚至是全盤皆輸,你要找一個恬靜的地方,捧一杯溫茶,給心中的不快一個舒緩的問候,然后,輕松地站起來,走出小屋,涉過還有寒意的小河,尋找一個新的開始,寄托一個新的希望,而后,大步前行,甭管是迎著朝陽,還是披星戴月。
上一篇:讓每一場滄桑都成為美麗詩句的花瓣
下一篇:這個世界有無數(shù)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