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抱怨,走向輝煌
在很多公司里,我們都能碰到一群時常抱怨的人,聽到這樣一些話:
“我的工作簡直累死了!”
“公司的管理制度真是糟糕透頂!”
“我的上級根本不懂,就知道瞎指揮!”
“工資長期沒有提高,工作真是沒有動力??!”
……
抱怨到處可見,而抱怨又無可避免地會造成人心惶惶。如果一個團隊中有一兩個人是“抱怨鬼”,那么,很快,這個團隊將失去凝聚力和戰斗力。因為一個經常抱怨的團隊勢必是松散的、士氣低落的,從而使工作效率嚴重下降。
有一位長期在公司基層掙扎、時刻面臨失業危險的中年人來到一名企業家的辦公室,希望大企業家能給他一次工作的機會。企業家問他對先前工作過的公司有何看法,這個人激動地細數了之前公司的種種“罪行”,大意就是老板太苛刻、公司內部問題復雜,導致他的工作不能一帆風順。他講話時神情激昂、一臉怒氣?!澳愀杏X公司存在很多問題,就要離開嗎?你為什么不能去改進自己,從而主動爭取呢?”企業家問他。
“我曾經也爭取過,但是我認為這毫無用處,而且爭取的依然讓人失望?!彼廊涣x憤填膺。
“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營業部,但是我覺得像我這樣的年紀,怎么能經受如此折騰呢?”
“為什么你會認為這是一種折騰,而不是一種機會呢?”
“難道你看不出來嗎?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職位,卻讓我去如此遙遠的地方。而且我有心臟病,這一點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其實這個人并不是得了心臟病,而是得了一種嚴重的“抱怨病”。凡事總是抱怨,勢必與機會無緣。與之截然相反的是體育界的成功者羅杰·布萊克。他的杰出并不僅僅是他令人矚目的競技成績——他曾經獲得奧運會400米銀牌和世界錦標賽400米接力賽金牌,而更讓人心生觸動的是,他所有的成績都是在他患有心臟病的情況下取得的。
組織行為學理論認為,人在遭受挫折時,往往會采取消極對抗的態度。牢騷通常由不滿和自卑引起:一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與同情;二是掩飾自己的底氣不足。這是一種超出正常的“平衡”心理的破壞性心理,是職場中討人嫌的“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人人對此都敬而遠之。其實,所有的老板都很提防這樣的人。因為這些“牢騷族”和“抱怨族”不僅招惹是非,而且還會造成組織內的彼此猜疑,打擊團體工作士氣。
暢銷書作家廉·丹佛說過:“不要怨天尤人,命運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中?!?/p>
抱怨除了徒增煩惱,可以說毫無用處,而且它給人一種無能的感覺,因為它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倒不如停止抱怨,想辦法改變現狀,用一種豁達的心態來對待它,就會將這種不公當成對自己的考驗,從而使個人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暢銷書作家廉·丹佛說過:“不要怨天尤人,命運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中。”
上一篇:做企業的主人,不做企業的仆人
下一篇:像魏征一樣敢于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