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
為人父母都愛孩子,都希望孩子完美,所以當面對孩子的缺點和不足時,大部分的父母表現出的并不是接納,而是企圖去改變。
一個孩子天生完美還能叫孩子嗎?缺陷的另一端也可能是優點,如魯莽是一個缺點,代表做事不細致、馬馬虎虎、莽撞,但魯莽里又包括勇敢、行動力強、不膽怯這些優點;如內向是一個缺點,但內向的人思維更縝密,做事更仔細,這又是一個優點。所以,世間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的錯,也沒有絕對的對,沒有絕對的缺點,也沒有絕對的優點,一轉念成乾坤,孩子的優點還是缺點需要父母辯證去看。
父母想要改變孩子,遠不如幫助孩子發現他自身具備的特質,發現自己的美好來得重要。父母如果把焦點都集中在孩子的缺點上,放大了這個缺點反而不利于缺點的改進,有時間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反而會讓其優點越來越突出。尤其有的父母總是用挑剔的眼光,負能量的言論去指責和打擊孩子,讓孩子覺得無論怎么做都是改不完的缺點,他就會失去變好的動力,有一種“反正你把我看得一無是處,我就破罐子破摔”的無所謂。
父母要用開放和動態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因為生命是流動和不斷發展的,一切都在改變之中。父母不能對孩子一紙封印,孩子在七八歲時的毛病和缺點可能到了十幾歲就完全沒有了,再或者孩子有其成長的規律和符合孩子年齡段的行為習慣。如果父母過早給予定義,既武斷又不負責任,父母對孩子的言論既可能一語成讖,也可能成為美好的祝福。
當我們真正去接納孩子的時候,也就是父母成長的時候,能夠帶著覺察放下當父母的自負和驕傲,不再把“父母”變成一種身份和權威,而是能夠用更加平等的意識去對待孩子,實現真正意義上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連接。
上一篇:接納的魔力
下一篇:改變你的金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