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孤獨,成為真正的自己
很多人因為形單影只感到孤獨,還有些人雖然置身于熱鬧的地方、身邊圍繞著朋友,也會覺得孤獨,這種孤獨是發自內心的。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所以它與形單影只的孤單有著顯而易見的區別,孤單是內心的煎熬,很難排遣。假如一個人長期處于孤獨之中,就會心理壓抑、郁郁寡歡,甚至最終對生活失去興趣,產生悲觀厭世的心理。由此可見,孤獨對人們心靈的啃噬是很嚴重的,也會導致惡劣的后果。
在人生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孤獨。當然,孤獨并非總是可怕的,有時候孤獨也會創造奇跡,諸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美詩句,就來自作者的孤獨。由此可見,我們并非總要做孤獨的奴隸,受到孤獨的奴役和傷害,我們也可以調整自身的心態,讓自己與孤獨和諧共處,甚至有可能也說出一些優美的詞句來呢!
現代社會,看似每個角落都熱鬧無比,實際上人們因為浮躁,陷入更加深刻的孤獨。可以說孤獨是現代人的通病,也是完全符合現代文明的“現代文明病”。無數的年輕人守在電視機前看著無聊的電視節目,或者捧著手機刷著朋友圈,看著花邊新聞,就是不愿意和身邊的親人、朋友、愛人更好地交流,也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現代社會,最孤獨的就數孩子,因為早期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大多數孩子都是獨苗,成長過程中沒有陪伴,而且平日里和父母也很少有交集。遺憾的是,他們已經習慣了孤獨,所以在如今二孩政策完全放開的情況下,還有很多獨生子女父母不愿為了多養育一個孩子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完全是深入骨髓的孤獨。
孤獨的人似乎被整個世界遺忘,與此同時,他們也遺忘了整個世界。他們就像是游蕩在外太空的生物,身邊沒有同類,也不被同類惦記。當然,孤獨不應該成為人生的常態。所以我們不但要學會品味孤獨,更要學會打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使人與人相互依偎著取暖,就像刺猬一樣保持著不遠也不近的距離,徹底趕走孤獨。
自從爸爸去世后,丁丁把媽媽接到身邊過了一段日子。然而,媽媽和丁丁以及準女婿亞飛住在一起,覺得很不自在。最重要的是,媽媽從老家長沙來到廣州,根本聽不懂濃重的粵語。一個月之后,媽媽就堅持抱著爸爸的遺像回家了。
一次,丁丁從外地轉機回廣州,途中因為下暴雨,滯留在長沙機場。看著暴雨如注,她突發奇想,決定先不走了,回家看看媽媽。就這樣,她拎著行李上了長途大巴,兩小時后,用隨身帶著的家的鑰匙打開了門:媽媽已經睡著了,但不是在床上,而是對著電視上的雪花點,蜷縮在沙發上。看著媽媽兩鬢斑白的頭發,丁丁淚流滿面。自從媽媽逃離廣州回到長沙,每次打電話,都告訴丁丁她生活充實,天天都很忙。這次,丁丁決定弄清真相。她謊稱自己次日早晨的飛機,等到媽媽目送她離開后,她卻悄悄折返到樓下。果然,媽媽很快就拎著菜籃子下樓了,在市場轉悠一小時,媽媽只買了一把青菜,就去了江邊呆呆地坐著。她看著老年舞蹈隊跳舞,吃著自己帶來的蘋果,神情滿是落寞。直到中午前后,媽媽看到遠處的座位上有一位中年女士,才非常親熱地走過去,開始肆無忌憚地說著什么。丁丁湊近了看,中年女士面前的牌子上寫著:“陪聊,每個小時20元。”丁丁哭著站在媽媽面前,拉著媽媽回家。媽媽不知所措。
當天晚上,丁丁就訂了兩張去廣州的機票,她決定無論如何,都要陪伴媽媽走完剩下的人生,不讓媽媽感到孤獨寂寞。等到去世的爸爸回來看望媽媽,看著媽媽幸福快樂,也該感到欣慰吧。
現代社會的發展,交通的便利,使得年輕人更加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而空巢獨居的老人也越來越多。如果有老伴做伴,老人的日子還算好過,但是如果老伴也去世了,老人的日子就會變得非常孤獨寂寞。遺憾的是,此時子女都已經有了各自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夠守候在老人身邊,或者感受到老人的落寞。每個人都會老去,包括現在的我們。因而,作為子女,我們一定要多多設身處地地為老人著想,這樣才能在老人需要的時候陪伴在老人身邊。
當然,也有些人是喜歡孤獨的。他們不愿意陷入生活的喧囂之中,希望通過孤獨的守望,更深刻地洞悉自己的心靈。正如唯物辯證主義所說,凡事都是有利也有弊的。孤獨也是如此,我們要學會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享受和品味孤獨,也要在感受到生命寂寥的時候,能夠趕走孤獨,還給自己鮮花遍地的絢爛心靈。
上一篇:學習需要求真務實——蘇軾教子用實踐求真知
下一篇:當激情消減時,智慧需要盡快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