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的魔力
為什么說接納是有魔力的呢?因為,一旦不接納就會對抗。比如,情感關系里有一方出軌了,另一方非常痛苦,痛苦是因為無法接納這件事情,充滿抗拒。可是,事實已經發生了,你無論怎樣抗拒,都不能讓它像從來沒有發生過。
我做過大量的情感關系個案,很多當事人就是這樣,我問她要什么,她的回答就是“我要和原來一樣”,我說:“那你就和原來一樣生活就行啊!”她說:“那不行啊,他出軌了啊,我要的是他沒有出軌之前的那個樣子。”時光沒有辦法倒流,發生了就是已經發生了,可是你非得去阻抗、不接受,你說你有多痛苦?
一方面,你在費盡力氣去抗拒,另一方面這個事實又根本不會消失。而且你自己也知道,雖然你不接納,但你也要去面對,這個過程才叫痛苦,而痛苦的源頭就是我們頭腦里總有一個標準在衡量和評判。
為什么頭腦會有標準呢?因為頭腦常常不在當下,它最擅長的就是做“檔案局的局長”,把過去所有的事件整理、提煉,最后總結出一個標準來。
比如,關于天氣,你常常會有一個標準,就是晴空萬里才是好天氣。所以早上一出門,看到陰霾、下雨,你就會覺得天氣很糟糕,你不喜歡。然后你就去阻抗,帶著對這種天氣的不接納,一天下來,哪里不好看哪里,這個過程里你的內心何其煎熬?你心里肯定就會糾結、擰巴、對抗、沖突,甚至感覺無能為力,還有很多的擔憂,這時候你的感受就是痛苦的。
再如,面對孩子,父母同樣會有一個“好孩子”的標準,認為好孩子是聰明的、聽話的、學習好、才藝好、長得好,在人前表現得陽光自信……頭腦里有了這樣一個標準,再來看自己的孩子,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所以就萌生出了想要改變孩子的想法。而這種改變都是打著愛的名義,“因為我愛你,我希望你更好,所以,我才要去改變你”。可這也違背生命的真相,因為孩子就是他自己的樣子,當父母不接納自己孩子真實樣子的時候,父母自然就是痛苦的。
所以,悲傷和痛苦的源頭就來自頭腦的思考模式:有了標準,產生了分別,有了評判,最后產生了抗拒。然而抗拒也沒有任何效果,只會徒增各種各樣的痛苦。
你一定會問:“那怎么辦?怎么才能讓自己的內心不痛苦?怎么才能沒有那么多的悲傷呢?”答案只有兩個字:接納。
“接納”是主動的,是能夠產生正向作用的,它會把我們推送到我們應該去的正確的位置上。如果你能每天在生活中做到接納,那我向你保證你過日子就能開悟、就能覺醒。我們為什么要去接納呢?
1.接納,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當一件事情來到眼前,要明白抗拒無用。因為這是一個“果”,是“因”的呈現,是我們過往的決定、選擇、自我價值、能量水準等促成了這樣的事情。所以,心不去抗拒,也不評判,它知道一切來到的都是該來的,一切發生的都是該發生的。接納,是一種對過往自己的選擇的一種責任承擔,“不管當下的這個結果是什么,我知道是我過去種的因”。抗拒結果,實際就是不想負責,不想承認是自己創造了當下的這個現實,從而也把自己的力量和人生的主動權交出去了。一個人只有能夠看到自己是“因”,才有機會真正地去掌控自己的人生。
2.只有接納,才能真正放下。
人生就像一段河床,河床上會有清澈的河水流過,同時也會帶過來一些枯木、垃圾,無論流經你的是“清水活魚”還是“枯木垃圾”,只要選擇接納,它們都會很快流過,不會停留太久。可如果要是選擇抗拒,把那些“枯木垃圾”堵住,不停地抱怨“我不想要,我不想要”,結果就是“枯木垃圾”會越積越多,最后把整個河床變成了垃圾場,“清水活魚”也沒有了。所以,有一句話叫“越抗拒,越持續”,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接納,才能真正放下,才能不被其持續影響和牽絆。
3.接納,就是打開心門,信任一切。
抗拒是封閉了自己的心,不僅把痛苦留在了自己的心間,同時也把歡樂擋在了自己的心門之外。在這個世間發生的所有一切,都可以用愛來解讀,把任何來到自己面前的,都當成是給自己的禮物,既然一切都是禮物,當然要接納。所以,接納所展現的是對生命的信任。
痛苦就是源于不接納。戀愛分手了,你可以感覺很難過,難過怎么辦?就像小孩子一樣,哭一下就好了!但是,當你認為“我是一個被人拋棄的人”,這就變成了痛苦。
在你阻抗那個痛苦的時候,你是和那個痛苦完全交融在一起,痛苦成了你,你成了痛苦。可是當你接納它、允許它,并去體驗它的時候,痛苦是痛苦,你是你,并且你比那個痛苦還大,你把它裝下了,讓它流動了,此時此刻,能量被轉化了。所以,很多美好的特質,都是在你遇見所謂一些不好的事情里面生長和滋養出來的。
接納是愉悅,抗拒是痛苦;接納是愛,抗拒是恐懼;接納是順流,抗拒是逆流。在接納里,你能夠覺察自己,能夠改變自己,能夠淬煉出未知的美好品質。
世間所有的事,關鍵是在于你如何解讀。用“真我”引領,每一件事都是愛、都是禮物、都是恩典,都是成長的機會。
如何解讀,你永遠可以自由選擇。
上一篇:換個角度看待壓力
下一篇: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