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方向,腳下才有路
王陽明有言:“為學須得有個頭腦,功夫方有著落。縱未能無間,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這說明不管是做事、修身還是學習,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些大凡作出巨大成就的人,都知道自己想成就的是什么。他們絕不像太平洋中沒有指南針的船只一樣,隨風飄蕩。成就夢想,定下目標是第一步,然后再去思考如何達成自己的目標。這道理似乎聽起來好像老生常談,但是,令人驚訝的是,許多人都沒有認清,為自己制定目標以及執行計劃,是唯一能超越別人的可行途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立場、有目標,這樣才不會失敗。
有一次王陽明聽說有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居住在洞穴里,所以決定前去拜會。
當他攀爬上懸崖峭壁,行走過陡峭險峰,好不容易找到這位圣人之后,卻發現此人正在那里呼呼大睡。王陽明毫不客氣地坐在他身邊,以為他在裝睡,便摸著他的腳,結果這個圣人就醒過來了,他非常詫異地看著王陽明這不速之客,說道:“路險,何以至此?”
王陽明微笑著反問道:“何為修道最上乘的功夫呢?”第一次見面就問這樣高深的問題,圣人深知這個人并非一般人物,于是十分真誠地與他一起探討了起來,誰能想到這兩個人不聊不要緊,一聊竟然十分投機,從儒、釋、道談及朱熹的格物致知,說到了禪宗的明心見性,兩個人還聊起了北宋的程明道和周濂溪兩位儒家。臨別之際,圣人跟王陽明說:“周濂溪與程明道也不過是儒家的兩個好秀才而已。”
此次拜訪使得王陽明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他說:“韓、柳不過是文人;而李、杜也不過是詩人,如果有志向學習心性之學,以顏回、閔損為期,非第一德業乎?”為了追求自己的第一德業,王陽明說做就做,馬上以養病為理由向皇帝請辭,要求回家修養,遠離凡塵瑣事,跑到山中一心一意地在陽明洞中潛心修道去了。
人生的精彩源于志向的精彩,目標的高度將決定成就的高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人生的道路該如何去走,向著什么方向去走,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所有這些問題都應該由我們自己決定,而不需要被別人保證。如果我們失去了自己的立場與目標,那么一生也不會有什么大的作為。
每個人的行為特點都是有目的性的,一般來說,沒有目的性的行為是很難成功的。生活中沒有目標的人就是可憐的糊涂蟲,他們永遠沒有辦法找到成功的途徑。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一個沒有被獻身熱情所鼓舞的人,永遠不會做出什么偉大的事情。”我們一旦失去了目標,就意味著失去了人生的推動力,失敗必將來臨。當然,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立場,因為我們的生命不需要被保證。
亨利·戴維·索羅曾說:“做自己的主人,人生所有的法則都將變得簡單,孤獨將不再孤獨,貧窮將不再貧窮,脆弱將不再脆弱。”許多人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句話。在生活這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只有為自己確定“角色”,把握好自己的立場,我們才能認識這個世界,獲得最后的成功。
上一篇:微笑會帶來好運氣
下一篇:心寬了,困難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