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日常生活中,可能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觸:對于那些已經經過前人證實的觀點或者眾人都認同的思想,我們通常會本能地接受、省略思考的過程。而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總是有從眾心理的話,那么,他最終會變得隨波逐流、毫無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進而一事無成。因此,生活中的人們,面對任何事,我們都要有自己的判斷。這一點,1000多年前的伽利略就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例如,10千克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做實驗場。
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伙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闭f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利略的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表面上看,重的鐵球應該是最先著地的,但實際上,伽利略向所有人證實了事實并不是如此。
從這里,我們應該有所啟示。很多時候,事物的表象往往具有迷惑作用,要想撥開迷霧,你就要善于運用邏輯思維。因為思維既不同于以動作為支柱的動作思維,也不同于以表象為憑借的形象思維,它已擺脫了對感性材料的依賴。
那么,生活中的人們,該如何做到凡事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呢?
1.善于變被動為主動
蕭伯納有一句名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適應自己?!比硕际窃谶@種主動的不斷調整、不斷適應的過程中成長的。那些被動學習和工作的人,總是郁郁不得志。相反,那些積極上進、勇于創新者,也許常有一時的困頓,但最終都能擁有一個比較輝煌的前景。
因此,你也應該有主動的精神,只有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思考、工作,才是有效率的。
2.敢于堅信自己
創新能否最終獲得成功,能不能相信自己很重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正確,那么,你就敢走自己的路,就能不怕失誤、不怕失敗。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敢自信走“小路”的人,通常也難成為創新型人才。
3.善于學習前人的經驗
像牛頓這樣的科學家,在概括自己的科學理論成果時都說,他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矮子。牛頓當然不是矮子,而是巨人,但他確實是站在前人的肩上的。沒有對前人知識的學習、吸收和批判,就不可能有牛頓的科學理論創新。
4.敢于打破各種定見和共識
要想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你需要:第一,不要迷信權威;第二,不要太依賴他人,學會獨立思考;第三,摒除觀念思維、經驗主義等主觀定式,不要給自己上思維枷鎖,你不僅需要敢于挑戰書本的權威,也需要敢于自我否定。
5.敢于否定他人
獨立思考是否定他人、提出不同意見的前提,反過來,做到后者,你也會逐漸學會獨立思考。
6.獨立面對各種難題
正如一位名人所說:“所謂成長,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發生的狀況。即使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面對它、解決它,使傷害減至最低。所謂的成長,所謂的智能,所謂的成熟,都不過如此。”這樣的人才能獨當一面,成為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總之,一個有從眾心理的人是很容易人云亦云的,這種心理足以抹殺一個人前進的雄心和勇氣,足以阻止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去換取成功的快樂。它還會讓我們跟隨他人的腳步而只能停在別人的身后,以致一生都碌碌無為。因此,如果你想獲得成功,那么,從現在起,無論遇到什么,你都要學會獨立思考,別人云亦云。
上一篇:養養動植物,營造一個愜意的家居環境
下一篇:凡事輕松應對,以輕快的心靈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