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并非強硬,而是適度柔軟
李清照寫過一首悲壯的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從文學藝術的角度看,項羽當然是英雄,不肯做向對手低頭、茍且偷生的狗熊。但從心理的角度看,他并非英雄,因為他面對世界的姿態太強硬了,他不肯接受失敗,不能暫時“忍辱負重”(不能承受失敗帶來的精神壓力)、耐心等待機會。和他相比,勾踐和劉備就顯得強大多了。同樣是面對失敗和強大的對手,他們能夠接受現狀,暫時示弱,以迂回的方式重新奪得優勢并獲得最后的勝利。所以古人說“能屈能伸才是真英雄”,就是說能強能弱的人才是真的強大。
相比較柔軟,強硬的姿態太容易做到了,它只需要釋放心中的負能量,如項羽釋放的是心中的悲憤,朝孩子怒吼的媽媽釋放的是心中的憤怒,而以怒吼還擊媽媽的孩子釋放的是心中的恐懼,霸道總裁釋放的是性格中的自私、霸道、強勢……而柔軟的姿態卻不容易做到,因為它需要調控自己的情緒,收斂自己的性格,動用大腦,運用智慧,改變認知,找到與外界和諧相處的方法……所以,能夠“軟”的人反而更強大。
而強硬的人卻是脆弱的。因為他們沒有其他辦法了,只剩下強硬這一條路了,他們妄圖用外表的虛張聲勢來嚇唬對方、壓制對方,讓對方屈服。或者像項羽那樣,用“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強硬態度告訴世人“我是不會妥協的”。如果一個人只有成功一條路可走,其他路都不能接受,那么他談不上強大。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是可進可退的,能夠與這個世界和解的,而妥協就是他與這個世界和解的方式之一。
強硬的態度不僅會造成自己與這個世界的疏離,也會造成自己與他人之間關系的疏離,例如父母在面對孩子時。
孩子犯錯了,父母怒不可遏,大聲地訓斥他。孩子要么大聲哭泣,要么也沖父母大聲吼叫。無論孩子是否認錯,這個過程都會讓父母和孩子備受傷害。父母原本是想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接受自己的教育,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但父母強硬的態度決定了這個目的根本達不到。
換一種態度會怎樣?
電視上曾經看到一個案例。一對姐妹在玩耍,姐姐突然把妹妹推倒,1歲的妹妹重重跌坐在地上。媽媽當時很生氣,但她還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溫柔地把姐姐抱在懷里,嚴肅地問她:“你為什么要把妹妹推倒?你這種行為是對的嗎?”孩子躲在媽媽的懷里,開始不敢吭聲,過了一會兒怯生生地說:“不對。”然后在媽媽的鼓勵下,向妹妹說“對不起!”
為什么溫和的態度比強硬的態度效果更好?這位媽媽告訴了我們原因:憤怒的態度會讓孩子害怕,那么她的情緒就會失控,就會大哭或大吼。這個時候她首先想到的是保護自己,而不是理性地反省自己的行為。而溫柔的態度會幫孩子過濾掉情緒,讓她沒有心理負擔地與自己交流,騰出心理空間反思自己的行為,進而愿意配合媽媽的要求。所以對待孩子,柔軟的態度比強硬的態度效果要好很多。
如果媽媽用強硬的態度命令孩子認錯,孩子也許會屈服,但內心并不認同媽媽,和媽媽會產生心理上的疏離,而柔和的態度則會使孩子的心與媽媽的心更貼近。所以,強硬的態度破壞關系,溫和的態度帶來親密。
把這種關系置換成孩子與他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這樣,孩子用溫和的態度對待他人,會使雙方的心情更加愉悅,關系更加和諧、穩固。如果孩子能以這種態度面對世界,就更容易把握自己的命運,這將有助于他的內心變得強大。而要做到這一點,父母還需要引導孩子調整幾個認知:
1.不要被影視作品中霸道總裁的人設誤導
現在的一些文藝作品刻意渲染“霸道總裁”形象,使得孩子和一些成人認為強勢、霸道的人很酷、很有個性和魅力,并有意或無意去模仿。實際上,這對孩子是一種誤導。文藝作品中的霸道總裁形象是出于藝術創作的需要,美化了他們,放大了他們的閃光點。但在生活中,這樣的人并不討喜,因為他們容易給他人帶來壓力,很難愉快地與人相處。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少看這樣的作品,或者告訴孩子這樣的人物出現在藝術作品中或許很吸引眼球,但并不適合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現實中如果這么霸道是會碰壁的,是會讓自己和他人受到傷害的。孩子可以在影視作品中欣賞這樣的藝術人物,但不必在生活中模仿這樣的人。
2.溫和并非是沒有個性,反而是一種不張揚的強大
和“霸道總裁”相反,溫和的人無論是在藝術作品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被人認為沒有個性甚至是軟弱,這其實也是一種誤解。因為溫和的人低調、寬容、不易和他人發生沖突,所以不大可能成為藝術作品中的主角。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的所作所為也不大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刺激,所以常常被人忽略。但這樣的人通常會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但自己活得輕松平靜,也會使周圍的人活得輕松平靜。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強大。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情緒平和但有所堅持的人,也就是說,溫和但不軟弱。
3.具備平衡事物的能力
其實內心強大并不是說要去戰勝什么或戰勝誰,而是能夠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這個世界和諧、輕松、溫暖地相處。看看自然界,強大如老虎,渺小如螻蟻,誰也沒有戰勝誰,都在這個世界上和諧相處。老虎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強大強迫螻蟻消失,而是彼此達到了一種平衡。內心強大的人也需要一種平衡事物的能力,根據外界的變化來調整自己姿態的強弱,獲取更好的結果與和諧平靜的生活。父母可以從小訓練孩子的這種能力,例如和一個強勢的小朋友在一起時,不妨“軟弱”一些。而需要自己勇敢堅強的時候,也不要慫,敢于大膽地承擔責任。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地趨向強大。
一根木棍一折就斷,一根草繩卻不易斷,一個強硬,一個柔韌,哪個更強大,一目了然。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就是讓他做那根柔韌的繩子,表面柔軟,揮出去卻有無限的力量。
上一篇:巧借強者之勢,提升自己的氣場
下一篇:當受到傷害時,要告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