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長團隊的“短板”,會霎時提高績效
木桶的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若想增加容量,要么“加長”那塊最短的木板,要么“換掉”那塊木板。
要加長那塊最短的木板,就必須根據“短板”原有的質量來縫接木板。在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中,常常采用培訓的方法,提高員工的水平,但這會增加“成本”,且有一定的周期。所以,一個人如果恰巧就是“短板”,就要努力把自己“加長”。
大千世界,復雜多變;人生多舛,世事艱難。但是,有志之人不應因前進路上的重重困難而喪失志向,而應該認識逆境、突破逆境,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條件,并認清自身的發展途徑,那么成功是可以實現的。
由一個學徒工最終成為洲際大飯店總裁的羅拔·胡雅特,他的成功就是在于他時刻不忘加長自己的“短板”,并最終獲得了人們的尊敬和認可,從而擁有后來的成就。
羅拔·胡雅特初到大飯店的工作是當侍應生。由于接觸的人多了,他對飯店的事情也慢慢地有了深入了解。他知道,觀光大飯店接待的是各國人士,因此必須有多種語言能力,才能應付自如。但是,除了本國語言,他對其他國家的語言一竅不通。于是,權衡利弊之后,他決定在工作之余開始自修英語。
3年之后,柯麗瓏大飯店要選派幾個人到英國去實習,胡雅特被錄取,因為他的英文已有相當的基礎。想不到3年的苦學,竟成了他進修的本錢。
在英國實習一年回來后,胡雅特由侍應生升到了領班。接著,第二個機會來臨了。德國廣場大飯店想跟柯麗瓏大飯店交換一個服務人員實習。胡雅特得知后,找到經理,要求這一工作機會。經理準許了他的要求。
這是對他未來事業影響最深遠的一次轉變。因為到了德國之后,他選擇了一個對自己完全陌生的工作——招攬觀光旅客。這使他對這一行的了解更上一層樓。
胡雅特到德國后不久,正遇上30年代的經濟不景氣。觀光客的人數也跟著銳減,大飯店的經營非常不易。
大家都認為,在這段時間里,觀光飯店的生意不會有什么大作為。但胡雅特卻另有看法。他認為在這段時間如果能多招攬觀光客,才是表現自己最好的時候。假如大家生意都好,就顯不出自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了。
于是,他利用廣場大飯店過去的旅客資料,動腦筋設計出一些內容不同的信函,分別寄給旅客。這些措施使廣場大飯店平穩度過了這段艱苦的時期。
胡雅特回到法國之后,由于廣場大飯店老板的極力推崇,經理把他調升到羅浮大飯店當業務部副經理。
在這段時間,由于業務的往來,他發覺從事這種國際性的經營活動,如果不懂法律,會有很多不方便。所以他在下班之后,又開始補習法律。這種老是感覺自己“缺乏什么”的念頭,正是創造機遇的重要因素。
這時候,胡雅特已具備使用3種語言(英、德、法)的能力,也去過歐洲的幾個大國,但他心目中向往的美國,卻始終沒有機會去。他考慮再三,決定請假自費到美國看一看。
胡雅特去美國,名義上是考察,實際上是想深入了解美國的觀光事業。所以他一到美國,就去拜見華爾道夫大飯店的總裁柏墨爾,并把經理的親筆信交給他,請求他給自己一個見習的機會,并要求從基層做起。
胡雅特從擦地板做起。他心里明白,要想深入了解美國的觀光業,必須與基層人員打成一片,從他們的談話中去了解真相。胡雅特的做法,給他帶來了好運。
有一天,華爾道夫的總裁柏墨爾到餐廳部來視察,看到胡雅特正趴在地上擦地板。他跟這位來自法國的青年已見過一面,印象頗為深刻,見他在擦地板,不禁大為驚訝。
“你不是法國來的胡雅特嗎?”柏墨爾走過去問。
“是的。”胡雅特站起來說。
“你在柯麗瓏不是當副經理嗎,怎么還到我們這里擦地板?”
“我想親自體驗一下美國觀光飯店的地板有什么不同。”
“你以前也擦過地板嗎?”
“我擦過英國的、德國的、法國的,所以我想嘗試一下擦美國的地板是什么滋味。”
“是不是有什么不同?”
“這很難解釋,”胡雅特沉思著說,“我想,如果不是親身體會,很難說得明白。”
柏墨爾注視了他好一會兒,說:“你等于替我們上了一課,下班后,請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這次相遇,使胡雅特決心進入美國的觀光事業。開始,他當華爾道夫的國外部副經理,后來,又升任主管部的經理。自此之后,胡雅特的事業蒸蒸日上,一直做到洲際大飯店總裁的位置,手下有64家觀光大飯店,營業范圍伸展到世界45個國家。
從胡雅特成功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成功不僅僅在于積極進取、勤奮學習、增強自身競爭能力,而且在于始終對自己的選擇充滿自信。這一切對他的成功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思路突破
加強自我和團隊修煉
未來的競爭更多的是團隊的競爭。這就要求團隊不能有短板。而團隊又是由個人組成的,這就要求在具體操作層面做到兩點:一、個人努力學習、進步,不當團隊的短板;二、團隊給予成員激勵、培訓,幫助拉長短板。
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隨著歲月的流逝,你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也一樣會折舊。在風云變幻的社會發展過程中,腳步遲緩的人瞬間就會被甩到后面。即使你是工作數年自認“資深”的人,也不要倚老賣老、妄自尊大,否則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一項數據統計表明,在知識經濟時代,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個月。當10個人中只有1個人擁有技工高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已有9個人擁有同一種證書時,那么原來的優勢便不復存在。未來社會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忙得要死的人,另外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所以,只有踏踏實實地不斷學習,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一個優秀的人必須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并身體力行地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學習是儲備知識的唯一途徑,知識能給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學習是給自己補充能量,先有輸入,才能輸出。成功是不斷學習不斷提升的過程。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過時的知識等于廢料。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攝取能量,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生存下來,否則就會被淘汰。
約翰·內斯是美國ABC晚間新聞第一主播。他雖然連大學都沒有畢業,卻把社會作為他的教育課堂。最初他當了2年主播后,毅然決定辭去人人艷羨的主播職位,到新聞第一線去磨煉,干起記者的工作。他在美國國內報道了許多不同路線的新聞,并且成為美國電視網第一個常駐歐洲的特派員。后來他搬到中東,成為中東地區的特派員。經過這些歷練后,他重又回到ABC主播的位置。此時,他已由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小伙子,成長為一名成熟穩健而又受歡迎的記者。
專業能力需要不斷提升組合以刺激學習的能力。所以,不論是在生命之涯的哪個階段,學習的腳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視為學習的殿堂。你的知識對于所服務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價值的寶庫。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監督,別讓自己的技能落在時代后頭。
隨著知識、技能的折舊越來越快,一個人不通過學習、培訓進行知識更新,其適應性將越來越差。每一個人都需要有很強的學習力作為支撐物。如果你不能與時俱進,不能不斷地通過勤奮學習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你很可能從一個人才變成企業乃至社會的包袱。
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一個人如果善于學習,他的前途就會一片光明。
玩轉提升短板的兩大法寶:全力以赴+培訓
成功是什么?成功意味著許多美好積極的事物堆積在一起。成功是需要經營的,也是需要不斷積累和儲存的。
參加培訓就是一個積累成功的過程。一個人積極地參加培訓,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與技能,消除不安心理,信心百倍地做好各項工作。
比爾·蓋茨曾說過:“國際市場是一個浪潮,它將淹沒那些在這一浪潮中還沒有學會游泳的人。”盡快學會“游泳”,參加培訓,掌握多種“游泳”技巧,做好準備,不能任憑機會從身邊溜走。
積極參加培訓應從現在開始,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堅持不懈地努力進取,盡自己一切努力去多學習一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要多學習,多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要多實踐一些,多學一些技巧;減少一些障礙,多一些成功的機會,把未來把握在自己手里。
陳先生是北京一家著名外企的員工,剛剛被提升為部門副經理。他的部門屬于公司的核心業務部門,決定著公司大部分的發展命脈。他的直接上司馬上要請產假,領導說讓陳先生主持部門的工作,并很有可能因此提升為正職。可是他總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尤其最近一兩年,自己的知識技能明顯力不從心。因此,他非常想參加培訓,給自己充充電。但他現在去參加培訓課程,部門里就沒人管理了;但如果他接手了工作,憑他現在的狀態很可能把工作搞砸。陳先生很矛盾,左右為難,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他把苦惱告訴了朋友,朋友仔細分析了他的個人情況和企業的現狀,得出的結論是:一定得去參加培訓,調整一下,再精力充沛地開始工作。于是,陳先生向企業領導提出了辭呈,并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了領導。出乎意料的是,企業領導也是這樣想的。
陳先生是一個已經參加工作多年的人,但他依然感覺到自己有工作壓力。于是他仔細思考了原因,決定重新回到課堂,調整一下心態,補充一下專業知識可能更好。但是又面臨企業的緊要關頭,他猶豫了,最后在朋友與企業領導的支持下,他最終決定去參加培訓,以更好的狀態面對工作和未來。
積極參加培訓,不是所有的培訓班都要參加,也不是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參加。要適當選擇有針對性的、適合自己發展的、培訓內容合理的培訓班。另外,要安排好培訓時間,不要因此給公司帶來經濟上的損失。同時,也不要因為參加培訓而影響自己的前途和發展。
點亮思維
作為職場的一員,為了提高績效,必須抓住每一個進步的機會,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這不僅需要勇氣、運氣和智慧,還要有迎接機會的實力,如果沒有做好進步的積淀,就算機會再多,你也未必有能力抓住。
上一篇:制造機會讓老板看到你
下一篇:勤奮的人未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