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長補短,讓團隊更具競爭力
在一個團隊當中,每一個人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不能說誰的能力就一定高于誰,一個團隊的實力也并不取決于某一個成員的能力。而關鍵在于,團隊當中每一個成員是如何配合的。團隊成員只有取長補短,才可能齊頭并進。
我們都知道“木桶效應”,就是說一只木桶能夠盛多少水取決于木桶上面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想要盛更多的水,就一定要把木桶的每一塊木板補齊。
其實這就告訴我們,身在職場,要能夠多吸取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有過人的長處,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
在職場中,一個人的本事再大,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一個人的能力再不行,也會有過人之處。社會的發展已經讓個體的分工變得越來越細致,沒有誰是萬能的,也沒有誰能夠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得得心應手。如果一個團隊內的成員都能取長補短,互相溝通、切磋和學習,這個團隊就很容易達到把工作做到最佳效果這一目標。
很多人都說,在職場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其實這句話是非常片面的,特別是在團隊中,這樣的思想是極其危險的。團隊需要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一個成員只有把勁使在一起,團隊才能保持強勁的實力。
章小姐和童小姐在同一個廣告公司上班,章小姐主要負責文案策劃,童小姐則負責圖片設計制作。她們倆原來并不很熟悉,后來她們在工作中逐漸發現雙方剛好可以取長補短,就建立起來了同事之間的良好協作關系。
起初,她們各自負責不同客戶的廣告設計,不久設計總監就發現她們所設計的作品在構思和風格上都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其實,童小姐在繪圖和電腦操作方面的能力是比較突出的,但是在創意方面顯得缺乏新意;而章小姐恰恰相反,她的創意和整體策劃都不錯,可是在繪圖的表現力方面卻不如童小姐那么傳神。
很多時候,她們兩個人把自己的設計圖稿修改了很多遍也無法讓客戶完全滿意。后來,在一次團隊合作中,設計總監無意之間發現她們兩個人的設計居然有互補的傾向。于是,就試著讓章小姐和童小姐對同一個客戶資料進行充分溝通,并且合作完成同個產品的設計方案。
在得到總監的指示,并且統一了大體方向之后,章小姐開始負責整個廣告的文案和策劃,而童小姐則是進行繪圖方式的表達。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不僅結合了兩個人的優勢,而且創意獨特,讓人耳目一新,幾乎沒怎么修改就通過了。
通過這一次的合作,她們發現了互補的好處,合作越來越多,默契度也越來越高。因為出色的工作表現,她們成了公司,甚至是同行當中知名的設計組合,也為公司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客戶。
在職場這樣一個共生環境當中,我們應該善于在合作中取長補短,這樣不僅有利于個體的發揮,更有利于我們工作的開展。
當然,形成一個良好的共生環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們應該對共生環境中的同事做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并且要盡量做自己擅長的工作,把自己的優勢突顯出來。
在團隊當中,和同事的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夠了解對方有什么你所沒有的優勢,從而在工作當中更默契地配合。我們千萬不要以工作上的利益來衡量自己的個人得失,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一定是依靠同事的友好和坦誠營造出來的。
如果共生的環境存在人際矛盾,或者是其他工作方面的矛盾而無法解決,我們就要考慮是否是自己的行為和溝通方式上面出現了問題,如果發現錯誤真的是出現在自己的身上,一定要及時改正;如果不是,也應該真誠地、善意地幫助他人糾正。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一個成功的團隊中每一個人都會因為自己能夠適當地發揮才能而覺得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取長補短地合作,既使各個成員保持了個體的優勢,又調動了成員對工作的積極性,還能使團隊具有極大的凝聚力。
作為團隊當中的一員,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能夠與同事和諧相處,這才是最根本的“共生”之道,也是團隊精神的精髓所在。
上一篇:知恥后當勇,奮發進取必獲好成績
下一篇:問題“終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