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才能共生,合作才能雙贏
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萊因哈特·賽爾頓教授有這樣一個理論:一場比賽,你可以選擇與對方合作,或者是競爭。如果你選擇了合作,那么就可以像鴿子一樣分食瓜分戰利品,那么競爭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省去了;如果你選擇了競爭,那么就只能夠像老鷹一樣相互爭斗,但是勝利者只有一個,如果要取得勝利,就必須要承受住其他老鷹的攻擊。
通過上面的理論,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道理:合作達到共贏,競爭招致俱傷。因此在職場當中,我們應該學會的是合作而不是競爭,特別要避免惡性競爭。惡性競爭只能夠讓同事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張,是非常不利于個人長遠發展的;而同事之間的相互合作,則可以共贏。
有一家大型公司招聘市場開發人員,9名優秀的應聘者從上百人當中脫穎而出,順利通過了初試,接下來他們將參加由公司老總親自主持的復試。
雖然公司的老總對這9個人的詳細資料,包括初試成績感到非常滿意,但是公司招聘名額只有3個,于是老總便將他們9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三個小組,之后分別給他們布置了任務。他要求甲組的3個人去調查本市的嬰兒用品市場,派乙組的3個人去調查本市的婦女用品市場,最后派丙組的3個人去調查本市的老年人用品市場。
在任務布置完之后,老總向他們解釋道:“我們錄取的人員是負責開發市場的,所以要求你們必須要具有敏銳的市場觀察力。讓你們調查這些行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你們對一個新行業的適應能力。當然,為了避免大家盲目開展調查,我已經叫我的秘書準備了一份相關行業的資料,你們可以參考一下?!?/p>
兩天之后,應聘的9個人都把他們的市場分析報告交給了老總。老總看完之后,站起身來,向丙組的3個人走去,與他們一一握手,并且祝賀說:“恭喜你們三位,你們已經被本公司錄取了。”
當老總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時,非常平靜地解釋道:“請大家打開我叫秘書給你們準備的資料,互相看看。”原來,他們每個人手中的資料都是不一樣的,就比如甲組的3個人得到的分別是本市嬰兒用品市場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分析報告。
老總見大家看完之后繼續說道:“丙組的3個人非常聰明,他們互相借用了對方的資料,將自己的分析報告寫得更加完善,可是甲組和乙組的成員卻各行其是,根本就忘記了隊友的存在。而我的目的就是要看看你們是否具有合作意識。顯然只有丙組的3 位成員通過了我的考驗,因此他們自然也就被錄取了?!?/p>
從以上的面試結果,我們不難看出:是合作,才讓丙組的成員獲得了難能可貴的就業機會,而其他兩組的成員卻因為相互競爭而失去了資格。
在一個團隊當中,每一位成員的能力都是參差不齊的??墒沁@并不意味著,能力強的人就一定要比能力弱的人占優勢。每個成員在團隊中都有他的作用。因此,團隊成員必須要拋棄自我的優越感,摒棄高人一等的錯誤觀念。每個成員應該學會分享與協作,因為惡性的競爭只會成為團隊的傷痕,非常不利于工作的開展,團隊的奮斗力自然也會下降。
馬爾是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大學畢業之后進入了一家IT公司工作。工作三年后,由于表現優異,他被選拔加入到了一個重要的研發小組。組長告訴馬爾,他之所以能夠進入該小組,是因為他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聽完之后馬爾不禁有些沾沾自喜,甚至是驕傲起來。
在研發小組當中有一個叫喬治的人,他長相一般,而當馬爾知道他畢業于一所極其普通的大學時,不禁就更加瞧不起喬治了。在工作中他常故意不跟喬治配合。組長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嚴厲地問馬爾:“你以為你自己比喬治優秀嗎?”馬爾沉默不語。
正是從這件事情之后,馬爾才逐漸放下對喬治的偏見。因為他漸漸發現,雖然喬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沒有自己強,但是他卻具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卓越的研發能力,馬爾不禁對他敬佩起來,而且還會在工作中主動幫助喬治,喬治也將他自己從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來的經驗傳授給馬爾。
這樣一來,兩個人的能力都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工作上的合作也越來越默契,很多項目他們都可以提前完成。
在一個團隊當中,即使你的能力再強,肯定也有你無法完成的事情,而其他成員即使在能力上都不如你,肯定也存在“閃光點”。
因此,團隊成員之間是不應該彼此輕視,不應該存在所謂的敵視關系,而應該取長補短、互相合作,這樣產生的合力才會遠遠大于成員之間的能力總和,工作起來自然會事半功倍,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共贏”。
其實,共贏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種創新的思想,更是一種寬容的心態。它削減了競爭的鋒芒,能夠用善良為競爭鑲邊;讓折射的陽光照亮雙方同行的路途,從而讓競爭在微笑當中得到放松,讓雙方在合作中共同成長。
上一篇:分享越多,團隊獲利越大
下一篇:求新求變,你就是創造型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