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工作,工作并快樂著
工作是人生的主要內(nèi)容,年幼時求學(xué),為的是更好地工作,青年時要努力地工作,老年時雖然退了休,可許多人還是壯心不已,仍然在發(fā)揮自己的余熱。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了工作,生活就失去了樂趣,顯得空落落的,在他們眼里,工作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痛苦。正如松下幸之助在《路是無限的寬廣》中寫道:“工作就是快樂的中心。”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乞丐來到一個庭院,向女主人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只有一只胳膊。女主人看后,毫不客氣地指著門前一堆磚說:“你幫我把這磚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只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愿給就不給,何必捉弄人呢?”女主人并不生氣,故意用一只手搬了一趟做示范,說:“你看,并不是非要兩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兩只眼睛死死地盯著女主人。終于他彎下腰,用他那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四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如牛。婦人遞給乞丐二十元錢,乞丐感激地說了聲:“謝謝你。”婦人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啊!”乞丐聽后,眼睛里閃現(xiàn)出亮晶晶的東西,對著女主人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離開了。
過了很多天,又有一個乞丐來這里乞討,那婦人讓他把以前搬到屋后的磚搬到屋前去,可乞丐不屑地走開了。
若干年后,一個穿著很體面的人來到這個庭院,這個人是一只手。他俯下身,對坐在院中已有些老態(tài)的女主人說:“如果沒有你,我還是個乞丐,可現(xiàn)在我成了公司的董事長。”老婦人只是淡淡地對他說:“這是你自己干出來的。”
乞丐如果以殘疾為由,乞討度日,不肯勞動,那他便會永遠(yuǎn)活在地獄里,不能體會到人生的快樂。婦人是偉大的,她教會了乞丐做人,讓他明白,工作是幸福的,勞動比什么都快樂。正如哥里基所說:“如果將工作視為義務(wù),人生就成了地獄,如果將工作視為樂趣,人生就成為樂園。”
工作是快樂的源泉,它能使人忘卻悲傷,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大凡失戀的人或者受過重大打擊的人,往往會把全部心思放到工作上,讓自己變成一個“工作狂”。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以工作來忘掉悲傷,忘掉不快,直到把煩惱憂傷全拋到九霄云外。
工作是生活中每個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工作讓我們感覺緊張、厭倦和煩惱的話,那么我們對生活也會感到煩惱和失望。令自己厭倦的工作,根本不會在心靈上給人以快樂,更別說從中獲取知識和利益。只有把工作當(dāng)成是一種樂趣時,才能從工作中得到樂趣,這樣才會更有意義。
我們不能把工作當(dāng)成是一種簡單的謀生手段,而應(yīng)該把工作當(dāng)成一種樂趣。有很多人認(rèn)為只要準(zhǔn)時上班,不遲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領(lǐng)自己的工資了。可是,我們沒有想到,我們雖然是踩著時間的尾巴上下班的,但是,我們的工作很可能是被動的、死氣沉沉的。其實,工作就是工作,它永遠(yuǎn)不可能像休閑度假一樣充滿了新奇和喜悅,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尋找并創(chuàng)造樂趣。
那么如何才能尋找到工作的樂趣呢?首先,工作是生活的必需,但絕不能讓自己變成工作的奴隸。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滿足我們物質(zhì)上的生活,更多的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積極,給我們的生命增加亮麗的色彩。
亨利·愷撒,他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不僅因為用他名字命名的公司擁有1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chǎn),更由于他的慷慨和仁慈,使許多啞巴會說話,使許多跛者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使許多窮人以低廉的費用得到了醫(yī)療保障……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愷撒的母親在他的心里所播下的種子生長出來的。
瑪麗·愷撒給了她的兒子無價禮物——如何應(yīng)用人生最偉大的價值。瑪麗在勞累了一天的工作之后,總要花一段時間做義工工作,幫助不幸的人們。她常常對兒子說:“亨利,不工作就不會完成任何一件事情。我不能給你留下什么,但有一份無價的禮物——工作的歡樂留給你。”
愷撒說:“我的母親先教給我的就是對人的熱愛和為他人服務(wù)的重要性。她經(jīng)常告訴我,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事就是熱愛人和為人服務(wù)。”
在工作中,如果你能把個人的興趣和自己的工作結(jié)合在一起,那么,你的工作將不會顯得辛苦和單調(diào)。興趣會使你的整個身體充滿活力,使你在睡眠時間不到平時的一半、工作量增加兩三倍的情況下,仍覺得輕松愉悅。
上一篇:為什么要感恩你的競爭對手
下一篇:人人都應(yīng)該學(xué)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