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年輕人,他學的是法律專業,卻熱衷戲劇,夢想成為眾人追捧的大明星。可是,他卻沒有嘗試去抓住那些可以進入影視界的機會。于是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試試呢?”
他說:“我不愿去和那些初出茅廬的小孩子競爭。我已經快30歲了,即使考進去,也不過是做個配角,有什么意思?我要等有大公司找某一部影片的主角,并且和我的性格、戲路合適,我一去,就會被錄用,那才能一鳴驚人。”
可是,世界上這樣幸運的人能有幾個?于是,他只好繼續等待,直到70歲,他的愿望仍只是愿望。
由此可見,只是對自己的愿望焦急慨嘆是沒有用的,要想實現目標,唯一的方法就是踏踏實實,擺脫浮躁的情緒,認真地對待每一次機會。
所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付出辛勞和努力,一次次的小成功才會慢慢累積成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標的成功。
從很早開始,基恩·羅德伯瑞就一直夢想著創作一部關于到太空旅行的科幻系列片。可是,他的這一想法一直沒有得到電視臺的支持,他們認為基恩的想法過于離奇,不會得到觀眾認可。在這種情況下,基恩并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他始終堅定地認為高質量的科幻片肯定會受到美國電視觀眾的歡迎。
為了得到電視臺的支持,他從劇務做起,踏實地做好每一份交到他手里的工作,從不計較得失。他陸續參與制作了幾部低成本的科幻電影,這些影片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電視臺開始重新考慮他的想法。如今,距離他的《星球之旅》首播已過去了30多年,這部片子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是美國所有電視節目中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
雪莉·杰茜·拉斐爾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喜劇明星。從很早開始,她就知道自己具備喜劇天賦,而且善于言辭、思維敏捷,她也確信這些天分遲早會令她大展風采。盡管如此,為了積累經驗,學習更多的表演知識,她心甘情愿地從小角色演起,不管是兩三個鏡頭的清潔工,還是一閃而過的郵遞員,她都認真對待,腳踏實地地盡好演員的本分。因為她相信,只有做好今天,明天才能成功。多年后,她超越了笑星伯尼,成為當時無可替代的喜劇明星之一。
無論是做編劇,還是做演員,都應在確定目標以后采取行動,從“小處”做起,鍥而不舍,切記不要為一時的得失而去計較,只有將目標融入每天的工作中,目標才可能實現。
其實,生活和工作中到處充滿著機會:學校中的每一堂課都是一個機會,每次考試都是生命中的一個機會,每次應聘都是一個機會,報紙中的每一段話都是一個機會,每個客戶都是一個機會,每次訓誡都是一個機會,每筆生意都是一個機會……
腳踏實地的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了機會,抓住了機會,從而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而眼光高、不注意工作細節的人,只能在焦慮地等待機會的過程中,過著并不愉快的生活。
上一篇:將目標細化到日常工作
下一篇:積極面對問題,體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