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海星拋進海里
細節(jié)是一種創(chuàng)造,
細節(jié)是一種功力,
細節(jié)表現(xiàn)修養(yǎng),
細節(jié)體現(xiàn)藝術。
小事成就大事,
細節(jié)成就完美。
有一個人去海邊度假。一天黃昏,他正在海灘上散步,忽然看見遠處有一個人正在“跳舞”。走近些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當?shù)氐囊晃粷O民在沙灘上拾起一些東西,然后用力地拋到海里去,并且不停地重復著這個動作。再走近些,他終于看清楚了,原來這位漁民在不停地拾起由潮水沖到沙灘上的海星,逐只用力地把它拋回大海。
他很好奇,上前問道:“朋友,我不明白你在干什么?”
漁民說:“我在把這些海星拋回海里。你看,海灘上的這些海星全是給潮水沖到岸上來的,如果不把它們扔回海里,這些海星很快便會因缺氧而死!”
“我明白。不過這海灘上有成千上萬的海星,你有能力把它們全部送回大海嗎?即便你能做到,試想,這片海岸有近百個海灘,你哪有工夫去處理?你可知道你所做的作用不大啊!”
那位漁民微笑著,繼續(xù)拾起一只海星,一邊拋一邊說:“起碼我改變了這只海星的命運呀!”
當時,他恍然大悟:是呀,雖然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我們不能完全實現(xiàn),但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做起,那么你就既為別人帶來了福祉,也享有了自己的一份快樂!
也許我們的工作被賦予了神圣的使命,也許根本微不足道,不過這些評價都是我們主觀判斷的結果,而其正確的結論很可能與我們自己的認識不同。也許我們自己并未感覺到,對于他人而言,我們的工作是如此重要。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為自己工作的瑣碎與繁雜、卑微與渺小而自卑,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見解,在他人眼中卻有另外一層重要的意義。可能你手中的簡單工作、作為與不作為,會改變另外一個人的命運。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不會在乎,但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工作對于別人的意義,感覺就會不一樣。
認識自己工作的意義是提升工作動力的重要基礎。工作不是用來苦撐的,也不是用來死熬的,工作是用來成長的,是用來分享的。幫助別人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快樂。
管理學家阿特金森曾受邀到挪威一家上萬人的大型電信企業(yè)去給他們的高管做教練。當時,這個企業(yè)剛剛把兩個很重要的部門合并,阿特金森去教的這個高管正是新部門的領導。以前,兩個部門各有750個人,合并后互相之間并不熟悉。在這個1500人的團隊里面,他只認識幾個人。他從上司那里得到指令: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要打造出一支高效團隊。而阿特金森開始工作時,他已經(jīng)在職一個月了。作為公司的高管,他又不能向別人表露困惑,所以非常糾結,不知道該怎么辦。他對阿特金森說:“你要幫幫我!一摞摞的文件上都是大家的名字,他們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們的頭銜等我都不清楚……”他還沒有一張地圖,能夠把這些信息真正地連接起來。
阿特金森找到一間非常大的會議室,把桌子都拼起來,做成一個非常長的會議桌。還找了很多紙和彩筆。在長桌的一端,阿特金森讓他畫出來他想打造的團隊是什么樣的。阿特金森問的問題越多,這位高管的思路就越清晰。比如,他們共同的價值觀是什么?

他們怎樣以一個團隊的方式運作?里面需要哪些能力?各自的角色是什么?很快,他就用彩筆描繪出了一幅愿景圖,整個流程也就20分鐘。然后,兩人到了長桌的另一端,把現(xiàn)在的狀況也勾畫清楚。接下來的工作是,從“現(xiàn)在”到“未來”的8個星期中,兩人如何用非常系統(tǒng)化的方法找到中間缺失的這一塊,實現(xiàn)愿景。阿特金森當時用了很多教練的技巧讓這個客戶去超越自己的困境。整個過程下來,阿特金森發(fā)現(xiàn)他的身體語言都不一樣了:站得很直,看得很遠,思路也開闊了。阿特金森當時做的就是支持他的創(chuàng)造力來完成這種突破性想法。
那名領導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綜合性的計劃:他創(chuàng)建了A、B、C3個方案,并確定A方案最優(yōu);如果A方案不行,如何執(zhí)行B方案;自己會遇到哪些困難……整個教練過程1個小時就結束了,阿特金森發(fā)現(xiàn)他完全處于一個不同的狀態(tài),已經(jīng)是一個嶄新的領導。
認真過好每一天,認真做好每一件事,認真對待每一個人,就是這一點一滴組成了我們的生命,如同你手中的海星。我們所做的事情都微不足道,但人生的奇跡不就是這樣不斷地累積而成的嗎?從這個角度上說,小事就是大事。
心靈悟語
你的工作對于別人意義非凡,所以,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樂趣,你就找到了生命中那只應該特別在乎的海星。
上一篇:把工作當游戲
下一篇:抱怨距離成功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