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準,抓得準,讓機遇發揮到最好
同一機遇,誰都可以利用,但利用得最好的卻往往只是少數。這里的關鍵在于,你對待工作夠不夠認真。但凡認真工作的人,大多比別人眼光機敏,看得準,抓得準,如此也就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機遇,讓機遇發揮出最佳效果。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為了開拓海外市場,一家英國鞋廠和美國鞋廠各派一名業務員到大西洋的一個島嶼去做市場調查。上島后,這兩位業務員發現島上的人都不穿鞋子,而是光著腳走路。英國業務員很失望,給自己鞋廠打了一個電話:“島上的人不穿鞋,這里沒有鞋的市場,明天我就買機票回去。”美國業務員則沒有急著離開,他東轉轉、西看看,認真調查一番后,他發現并非當地人不喜歡穿鞋,而是之前一直沒有鞋子可穿,而后他才給公司發回電報:“棒極了,這座島上的人不穿鞋,他們只是習慣了不穿鞋,這證明這里的市場潛力很大,鞋子大有銷路,我擬常駐此島。”結果,經過美國業務員的耐心工作,不久這個島上的人都習慣地穿上了鞋子,美國鞋廠大賺了一把。
面對島上人們不穿鞋的同樣的情況,英美兩國業務員卻看到截然不同的信息:英國業務員看到的是失望,他沒有認真開展工作,就急匆匆地離開了;相反,美國業務員則認真地加以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這是一個大好的機遇,并因此獲得了成功。通過這個事例,我們不難看出,機遇是給認真工作的人準備的。
因此,初涉職場,你若想改變所處的困境,或者有一番作為,就要認真地對待工作,隨時隨刻保持著一顆“認真”的心,用心觀察你身邊的事物,認真分析和思考,審時度勢,獨出機杼,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你會發現,機遇的力量真強大,一粒沙在你手中也會變成珍珠。
1981年,戴安娜的婚禮可以說是一場轟動全世界的婚禮。消息傳開,倫敦城內及英國各地的商人們都絞盡腦汁想利用這一千載難逢的發財機遇,他們將王子和王妃的照片印在紀念章、服裝上、糖盒上……其中一位商人沒有著急行動,他想:人們最需要的東西就是最賺錢的東西,一定要找出那天人們最需要的東西。什么是人們最需要的呢?那位商人想到到時人們最需要的是真切地縱覽盛典,最后他決定生產一批簡易的望遠鏡。
盛典之時有百萬以上的人觀看,但有一多半人由于距離遠而無法一睹王妃尊容和典禮盛況,看不清楚豈不是白來啦!當看到人們因為看不清盛典急得抓耳撓腮、唉聲嘆氣之際,那位商人便前來推銷望遠鏡了:“賣望遠鏡了,用望遠鏡來觀看盛典吧,一英鎊一個!”。不用說,自然這位商人的望遠鏡十分熱賣,供不應求。
在這個事例中,眾多的英國商人不是沒有看到機遇,只是不如生產望遠鏡的那位商人機遇看得準、抓得準罷了。說到底,還是那位老板比別人認真,他比別人觀察得更深一層,比別人研究得更細一層,所以他看準了那一天人們最大的需求、最需要的東西——望遠鏡,更好地抓住了機遇。
比爾·蓋茨經常教導自己的員工:“只要你善于認真觀察,你的周圍到處都存在著機會,很多時候,機會就在你的身邊,甚至就在你的手上,問題在于你能否發現每一次機遇。”的確,職場處處充滿了機遇,每一個機遇都是成功的可能,就看我們能不能認真地去觀察,細心地去發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職場中有些事情看起來平淡無奇,甚至非常瑣碎,但它卻可能隱藏著復雜和創新的機遇。一個有敏銳眼光的人,要能夠看到不奇之奇,善于從別人容易忽略、不屑一顧甚至被人遺忘的地方尋找突破口,如此往往能變廢為寶,為己所用,抓住化腐朽為神奇的契機。
在這里,看似是眼睛的事情,其實也是見識的問題。有一首歌這樣唱:“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要想擁有一雙發現機遇的“慧眼”,除了要認真對待工作、認真對待機遇之外,還需要扎實的知識,豐富的經驗,科學的論證,嚴密的比較。
箴言No.4
機遇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公正的,看得準,抓得準,才能讓機遇發揮到最好。在工作中,你要想更多地利用機遇,就要注重培養獨特敏銳、異于常人的眼光,認真觀察,審時度勢,獨出機杼,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上一篇:煩著呢,我不想工作
下一篇:簡單的事認真做就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