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規收獲希望
被炎黃子孫尊為“國父”的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孫中山自幼善良、正直而又不安分。
孫中山十歲入私塾,學的是《三字經》《千字文》《幼學故事瓊林》和四書、五經之類。私塾學童都是些10歲左右的孩子,涉世不深,加上書中文句艱澀,像讀天書。
而私塾里教書,從不給學童講解。學童背起來很是吃力。一天,王老師讓一個學童背書,那學童怎么也背不上來。小中山坐在那里,替學童著急,況且他對這種陳舊的學習方法早已不滿,他一下子站起來,喊了一聲:“先生,我覺得這樣背書沒意思!”
“什么?豈有此理!讀圣賢之書沒意思,什么有意思?出海下田,還是舞槍弄棒?”王老師語含譏諷。
原來,孫文是孫中山的原名,孫文是農家出身,有時下田種秧,有時隨外祖父下海。他心中不服,心想:不出海下田吃什么?不舞槍弄棒,岳飛怎能大敗金軍,盡忠報國;戚繼光怎能戰勝倭寇?想到這里,他理直氣壯地說:“出海下田,舞槍弄棒,總還有點用吧!”
“放肆!”老先生一聲怒喝,用火辣辣的目光逼視著孫文。孫文毫不畏懼,迎著那逼視的目光問道:
“先生,如果讀不懂,還讀它干什么?”
老先生氣得發抖,急令孫文背書。孫文為了爭口氣,把書背了一遍,老先生找回了面子,火氣也就消了。有一天,孫文放牛回家,一進門,就聽到姐姐孫妙的在屋里不停地哭泣,“哎喲哎喲”地呻吟著。
媽媽無可奈何地坐在姐姐身邊安慰她:“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女子不纏足怎么行?”
小孫文按捺不住了,辯到:“怎么不行?太平軍里有女兵、女將、女狀元,都是大腳,叫‘天足’呢,騎馬射箭,行軍打仗,跟男人一樣,那有多好。”
母親也點頭稱是。正是這些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才使孫中山先生自幼就萌發了革命思想,堅定地踏上了革命之路。
上一篇:戚夫人以《楚舞》成名家
下一篇:扭轉不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