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確保有限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朋友凱文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設計部主管,前段時間見面,他不停地跟我訴苦,說自己現在的狀態完全就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當時我還覺得他的形容有些逗趣,可細細聽完才知道,他和公司里的不少人,每天都陷入在這種疲于奔命的狀態里,身心交瘁。
說說凱文每天的工作情況吧!通常情況下,他要花費六七個小時琢磨設計方案,還要兼顧部門里的其他事物,經常是風塵仆仆地從外面回到公司,又急急忙忙地出去,設計部里的每件事他都要親自參與,即便人不在公司,電話也會準時打來,否則他一百個不放心。
就算是這樣,凱文的時間依然不夠用,他的設計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常是到最后期限才拿出東西。由于事情太雜,很難靜下心思考,他設計出來的方案也不是太理想,客戶好幾次都表示,他們公司的創意能力不勝從前了。
挫敗感涌上了凱文的心頭,他跟我說,都已經有轉行的念頭了。可在我看來,這份工作本身并沒有太大問題,不然凱文也不可能堅持這么多年。眼下的癥結所在,是凱文擔任了主管一職后,沒有及時地轉變角色,并對自己的精力進行重新調配。我提議,能否先不離職,嘗試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無關緊要的事交給助理或下屬。
果不其然,兩個月過后,凱文的狀態好了很多。他說:“原來每天都忙得腳底板朝天,真正有價值的事沒做出多少。后來,干脆把小事、雜事都下放,果然效率高了很多,又慢慢找回了設計的靈感,作品比“趕”出來的那些強太多了!”
誰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減少精力耗損,誰就是贏家。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偶然發現了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80%的財富流向了20%的人群,而80%的人卻只擁有20%的財富。盡管這個比例不是十分精確,但是大部分的價值比例在這個范圍內有一定的波動。之后,他開始對此潛心研究,最后提出了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二八法則”。
所謂“二八法則”,指的就是80%的產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收獲源自20%的努力。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它帶來的啟示是: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利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即忙到點子上。
回顧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例如釘釘子,我們都知道盲目用力是不行的,必須把釘子垂直立好,讓錘子的力量全都集中在釘子尖上,如此才能形成巨大的合力,讓釘子鉆進其他堅硬的物體中。所以,想要實現高效能,也得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最具有“生產力”的地方,不能像老黃牛那樣只知道低頭拉車,不分輕重地蠻干、苦干。
精力錦囊
要實現高效能,必須要掌握“二八法則”,專注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避免在瑣碎事務上耗損太多。
你可能也聽過這個測試:假如你的面前有一個鐵桶、一堆大石頭、一堆碎石、一堆細沙,還有一盆水,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把它們盡可能多地裝進桶里。很顯然,用不同的方法,裝進去的東西多少是不一樣。最優的辦法是,先把大石頭放進去,當鐵桶“裝滿”后,再放碎石,碎石會沿著縫隙落下;而后再把細沙填進去,最后往里面加水,水就能融進沙子里。這樣一來,鐵桶里的每一寸空間都被充分利用起來。
我們的精力就如同這個鐵桶,要處理的事務就像石頭、碎石、細沙和水。石塊象征著重要又緊急的事務,碎石象征著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細沙象征著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務,水象征著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務。把這些事務有條理地歸納好,合理分配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改變混沌無序的窘境。故而,要實現高效能,必須要掌握“二八法則”,專注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避免在瑣碎事務上耗損太多。
上一篇:知足常樂,讓人生快樂相隨
下一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