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寬容的心態,人生就會變得更加理性和從容
有的人覺得人生是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完全出人意料;有的人覺得人生是散文,格調溫婉,言辭婉轉;有的人覺得人生是紀實,每一件事情都必須是真實發生且不可改變的歷史;有的人覺得人生是童話,帶著美妙的色彩,使人滿懷希望和憧憬。對于人生,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
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張家原本就是大家族,又因為張英在朝廷里當大官,所以氣勢更盛。因為老宅子越來越老了,所以張家決定把房子翻修一下。看到張家要翻建房子,他們的鄰居吳家也不甘落后,當即也拆掉舊宅院,準備翻建。張家和吳家兩家之間有一塊小小的空地,這塊空地是張家留出來作為通道用的。吳家翻建房子的時候,不由得動起了心思,居然想私自把這條通道霸占了。為此,張家和吳家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并且一紙訴狀鬧到了縣衙。
因為張家和吳家在當地都是名門望族,所以縣官左右為難,遲遲無法做出判決。張家怒氣難出,因而當即修書一封,讓家丁連夜趕往京城。在家書里,老人囑咐張英在朝廷里多多發力,一定要把吳家告倒。張英了解事情的始末后,當即提筆修書:“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寫完之后,張英把回信交給家丁,讓他火速趕回家里。家人收到張英的來信,原本覺得很高興,以為張英一定想出了好辦法,或者有什么解決問題的錦囊妙計。看完張英的詩,家人一開始很失望,后來經過認真商量,他們決定按照張英所說,讓吳家三尺地。就這樣,張家馬上行動,把墻拆掉,讓出足足三尺。看到張家深明大義的舉動,老百姓都贊不絕口。吳家人看到張家的表現,也深受震撼,當即模仿張家人的樣子,也拆掉墻,讓出三尺地來。這樣一來,張家和吳家之間小小的通道非但沒有被霸占,反而變成了六尺寬的巷子。從此之后,關于六尺巷的故事就流傳開來了。
如果張英支持家人和鄰居使勁吵鬧,那么最終的結果就是鄰居之間鬧得不歡而散,甚至世代為仇,而其他的村民也缺少了一條便捷的通道,在當今時代,也就沒有了六尺巷的傳說。很多時候,事情就在一念之間,選擇了寬容就能海闊天空,選擇了計較就會睚眥必究,導致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有的時候,我們希望得到他人的寬容,卻不知道他人的寬容卻來自我們的寬容。唯有我們主動寬容對待他人,他人才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我們,所以,我們要做出高姿態,不要要求他人,而要以身作則,給他人做出優秀的榜樣,這樣他人自然知道該怎么做。
每個人都是群居動物,也是具有社會屬性的,每個人都要融入社會之中,與他人交往,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然而,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各種矛盾,最終鬧得不可開交。如果能夠各自懷著寬容的心態,退一步海闊天空,那么人就會變得更加理性和從容,也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事情就與他人撕破臉皮,使自己變得非常尷尬。
常言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其實海之所以能夠容納百川,是因為海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一個人唯有放低自己,謙虛恭順,才能擁有博大的胸懷,也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對于任何人而言,寬容都是最高尚的人生智慧。寬容的心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從容豁達,也避免與人斤斤計較。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瑣碎的事情,我們唯有寬容,才能更加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也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與快樂。很多人都講究以理服人,殊不知法不外乎人情,很多時候道理也要尊重感情,從感情的基礎上去講。有的人得理不饒人,卻不知道以德報怨才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上一篇:心靈自由,允許自己的不完美
下一篇:想見到大海,就要離開井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