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身處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我們時常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掛在嘴邊,卻從未想過真正做起來有多大難度。也正因為如此,設身處地被變成一句口號,一句僅僅掛在嘴邊的口號。這樣一來,我們還能用什么辦法真正體察他人的心理呢?當然沒有。因為你不是他人,你永遠也成不了他人,所以你不可能真正成為他,按照他的想法去思考。即便是真的做到設身處地,你也只能無限接近真相。那么,就讓我們把設身處地變成現實吧,這樣才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人,體諒他人,也幫助他人。
要想做到真正地設身處地,首先是換位思考。所謂換位思考,顧名思義,就是把自己換在對方的角色和位置上,先想一想,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怎么做;接下來,再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會怎么做。如果這樣還不能使你做到真正地設身處地,那么你當然也可以借助傾聽,來更加深入地了解對方的感受。如此多方面努力,也許你更容易體察對方的心情,也更容易理解對方。
有一天,愛迪生和兒子想把一頭小牛推進谷倉。然而,他們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犯了一個錯誤。只見,兒子在前面使勁地拉牛的韁繩,愛迪生則在后面用力地推著。巧合的是,小牛也犯了倔,只做自己想的。它堅定地站在那里,任憑愛迪生和兒子怎么努力,它都一動不動。愛迪生和兒子累得滿頭大汗,都毫無辦法。他們只得坐在小牛的身邊,默默地發愁。這時,一個農婦經過這里。看到發愁的愛迪生父子和倔強的小牛,她不由得哈哈大笑。農婦問:“你們怎么了?”兒子沮喪地說:“小牛不聽話。”這時,農婦走過來,把自己的手指伸進小牛的嘴巴里,讓小牛吮吸。小牛果然乖乖地跟著農婦走進谷倉,顯得非常乖巧順從。
農婦為什么能夠獲得成功呢?因為她很了解小牛。在與牲畜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她知道牲畜的生活習性,也了解牲畜的秉性,因而,她就完美地實現了與小牛換位思考,最終給予小牛它所需要的,讓小牛對她言聽計從。
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能夠走進他人心里,從而激發他人的需求,進而再滿足這種需求,說服他人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無須費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全他人,也就意味著成全你自己。反之,假如你的心里只有自己,一心一意地只想著自己,不管考慮什么問題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那么你就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現代社會,人們非常重視人際關系。要想獲得人際關系的成功,首先要善于捕捉對方的觀點。只有這樣,你才能兼顧雙方去考慮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一遇到事情,就條件反射般地從自己的立場出發,這是完全不可取的。只有等到我們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時候,我們才會更容易地說服他人,我們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上一篇:講道理,一定要擺出事實
下一篇:語言的魅力,就是兵不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