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理想的階梯
她從北京101中學來到云南邊疆一個叫“螞蟥堡”的地方。她們住的房子是隊里蓋的馬棚,只有頂,沒有墻。人們用竹籬笆將馬棚圍了起來,放了幾張床,初到時,看書寫字,就搬個小板凳放在床前。
有一天,一位馬棚室友收到了家中的來信。她看完后告訴她們,某天美國人上月球了。據說全世界都進行了實況轉播,但她們沒有收音機,幾個月后才知道這個消息。
她們該做什么呢?能做什么呢?空擔著一個“知識青年”的虛名,多數人只懂得一元一次方程式,更不要說極“左”路線把很多原來能做的事也弄得做不成了。種種希望和理想,似乎像射進籬笆墻的陽光碎成了星星點點,聚不起來了。
她在苦悶中度過了幾個月后,不再惶惑,她找到了她的信念,她充實起來。她很少浪費時間,除了勞動就是鉆研,時間安排得很緊。當然,不是為了上月球,也不是為了想進大學,而只是希望讓科學在生活中起些作用。
她不過是個苗圃工,卻讀完了農大的好幾門課。她苦讀醫書,在自己身上練會了針灸,治好過好幾個病人。她動手建小氣象站,做百葉箱,立風向標,養螞蟥,半夜起來記錄溫度……為了學習專業知識,她同時也學習基礎知識,從一元一次方程到微積分,從A、B、C學習到閱讀英文書籍,從“老初一”提高到了大學水平。
大概是1973年,一批科技期刊恢復出版,她到郵局訂了所有能訂的期刊,用掉了一個月的收入。她的衣服卻是補了又補,鞋子也縫了又縫。
她這種對科學的執著和鉆研的頑強意志,在過去和現在都是她有力的人生支持之一。專注于科學,專注于誠實的、有益的工作,使她有了更多的勇氣戰勝懈怠、軟弱和虛榮心。后來她成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
在人生旅途中,通往理想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和挫折,埋怨、消沉、哀嘆命運,這些都無濟于事。面對困難,要有寬闊的胸襟,要有無畏的勇氣。要記住,挫折是通向理想的階梯。
上一篇:豁達是種人生境界
下一篇:野雞蛋帶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