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好人與壞人:好人難當,壞人不會改好
好人難當,壞人不會改好
分辨好人與壞人,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我們便是在這種辨認下長大的。人們總是喜歡通過分類廓清面前的情勢,貼好標簽,為自己的人生道路尋找一張安全地圖。從理論上來講,誰都不愿意跟“壞人”做朋友,都喜歡與“好人”為伍。然而,當孩子們聽到“壞人”也有朋友的時候,就非常奇怪,為什么“壞人”也會有朋友呢?季羨林先生十分肯定地說:“‘壞人’也有朋友,他們的朋友也是‘壞人’,‘壞人’們往往是成群結隊、呼嘯而聚、狼嘯而散的?!庇终f:“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p>
人性本惡
早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之一荀子,曾經提出“人性本惡”的理論。他反對孟子所說的“人性本善”,認為人天生就有競爭意識,有天然潛在的欲望。一個孩童在沒有受教育前,饑餓的時候會本能地去爭搶食物,絕不會考慮把食物讓給其他更需要的人。正因為如此,人是需要教化的,不斷學習禮儀,才能培養他的道德責任感。
季羨林先生認為,世界上有些人不存在道德感,他們依照天性的惡發展下去,一直都是壞人。他就曾經的遭遇得出一個結論:“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p>
因為壞人根本不認為自己是壞人,所以即使做了泯滅良知的壞事,也如同做了好事一般沾沾自喜。并且,這世界上有些壞人謊話連篇,坑蒙拐騙,在好人群里游刃有余,致使好人們無法對付他們,連連上當受騙,往往不知情地聽命于他們。
另外有一些壞人隱藏得十分巧妙,讓人看不出他們是壞人,還以為是好人。這樣的壞人常用小恩小惠拉攏人,以許諾暗示的利益引誘人,讓一些心懷期望的老實人走向墮落的深淵。這樣的壞人狡猾奸詐,比那些搶劫兇殺的人更加邪惡。
季羨林先生說,這些壞人不僅狡詐,而且缺乏一種天然的悲憫之心,他們是不會改好的。因為他們并不覺得自己是壞人,既然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惡行,又怎么會改好呢?這些壞人繼續偽裝,混跡在好人中,戴著虛偽的面具,做所謂的“好人”。
好人難當
什么是真正的好人?季羨林先生說,好人的心里永遠有一條不能越過的底線,有一把不會彎曲的標尺,他們不屈服于壞人的淫威,恥于收受壞人的恩惠。就像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們嚴于律己,始終保持著良心,有著大丈夫的氣度。
無論在和平的年代,還是在動亂的時代,好人都不容易當。和平年代人們追求舒適的物質生活,不被物質所腐蝕,不被繁華所迷惑,堅守自己的本心,堅持自己的好習慣,不跟隨他人一起墮落,這樣才算是一個好人。
季老認為,壞人是呈現人性弱點的一面鏡子,它會暴露出人類的許多劣根性。而好人做錯事會受到良心譴責,會反省自身,不斷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所以這個世界上,我們可以分辨出好人和壞人。因為壞人不愿意改好,好人則努力一直做好人。
上一篇:季羨林:談奉獻精神:人人皆可做力所能及之事
下一篇:季羨林:談孝:最悔子欲養而親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