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一個人一生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往往決定著他一生的生存狀況。
人的一生,工作既是一種社會責任(因為你自己在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同時,也應該為這個社會回饋一些什么),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也是一種享受生活、感悟生命快樂的主要方式。
有人搞過試驗,把一塊普通的石頭拿到黃金市場上出賣,竟也會有人給出黃金的價格,會誤認為是一塊寶石。也有人把一塊未打磨的璞玉拿到石頭市場上賣,竟然賣不上好石頭的價格。雖然它們的價值未變,卻由于放置的環境不同,而相應地升值或貶值了。
人也一樣,雖然是一樣的人,卻由于職業、從業環境的差異而使自己的價值產生了變化。
所以,對職業的選擇,就是對自己生存環境的“空間優化”,相當于對自己生命價值的“定價”。
由于社會人口膨脹、自動化生產力的提高等原因,21世紀之初,大學生、研究生都很難找到工作,孫孫將來面臨的社會就業形勢仍將十分嚴峻,就業競爭仍將十分激烈。孫孫長大后會不會找不到工作?很難說。一切取決于你就業前的準備如何。
孫孫將來會從事什么職業,爺爺無法估計。說了,也是廢話。但爺爺總會有對孫孫的期望。所以,就職業的選擇,如果你還有自主擇業的空間的話,說點爺爺自己的意見,供你參考。
第一,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特長、興趣的職業。有許多職業雖好,卻不一定適合你。有許多文學家,讀書時數學成績非常差,說明他們天賦適合選擇“文”。而像陳景潤這樣的數學家,從小就對數學癡迷,在其他領域就顯得木訥。比如一個對音樂敏感且感興趣的人,就不要硬去搞體育;適合搞科研攻關的人,就不要去謀求當政治家。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會在某個方面表現出自己的個性特質,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職業,不但容易成功,也可以享受到從業的快樂。如果把工作僅僅當成一種謀生手段,不能從工作中享受快樂,一個人的幸福感就會打折。面對你自己最感興趣的事,你的思維會格外活躍,你的才思會超常發揮,因此,往往會有新的發現和創造。爺爺認為,從上中學開始,你就應該思考這個問題,不要做“分數”的奴隸(無論中學還是大學時期,目的是為了學習知識,不要為追求“高分”而抹殺了自己對某方面知識的興趣)。你必須先了解自己,根據自己的條件來決定自己的選擇方向。許多人的擇業,只是想選“好工作”,而忽略了自身的特長和興趣,結果一輩子在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難道留下的不是終身的遺憾么?
第二,可以選擇有利于愉悅身心的職業,便于享受到人類高級的精神文明成果。人是高級動物,人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果忙碌起來,什么文化生活都顧不上,看書、看戲、參加文體娛樂活動的機會都沒有,豈不悲哀。
生活若缺乏了情趣,便也喪失了生命的活力。人若如機械一樣不能自主,時時承受環境的壓力和生活的枯燥,沒有快樂,而自己又不能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那么,他的人生將充滿苦澀。
選擇一個可以親近文化的職業,整日跟文化打交道,可以沉醉到美妙的韻律、美麗的色彩、美好的意境中去,實現在精神太空的遨游,不乏高品位的人生體驗。
可是,爺爺也見到一些置身文化事業,卻由于本身沒有文化,而不懂享受的人。如有的圖書管理員置身書海,卻對書興味索然。有的從事影視業的人,空有漂亮臉蛋,而不學無術(高傲即是無知的表現)。所以,選擇可以親近文化的職業,首先自己必須對文化有感情,自己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否則,仍享受不到親近文化的樂趣。
第三,選擇職業時,不要刻意追求從政或矢志要當官。雖然中國幾千年來就有“學而優則仕”的古訓,認為“當官”才是人生最高的追求,才是“光宗耀祖”(這是陳腐觀念),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官。
爺爺也當過小官,現在“告老還鄉”,回首往日,別有一番感慨。官場既有光鮮的一面,也有復雜、勢力、險峻的一面,想當個忠臣,想坦蕩、正直、公平、無私,想造福一方,并非易事。
其實,選擇當官是選擇一條艱難的路走,如果缺乏辛勞、擔當、犧牲、奉獻的精神,是當不了官的。
當官的很少有“常青樹”。當今人們都很現實,維護你的人大部分都是沖你手中的權力去的,一旦失去權力,便形同陌路。權在勢在,左擁右護;權去勢去,門可羅雀。所以,當不當官,不必刻意為之,可順其自然。
第四,爺爺心目中的理想職業,是當個書畫家。沒能在書畫方面有所建樹,是爺爺一輩子的遺憾。爺爺總結當書畫家的好處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可以養生、陶冶性情。作書畫的環境清幽,獨處一隅,幾管纖毫,一方墨硯,以腕運心,以心攝境,有自得之妙;出外寫生可以親近自然,臨風遠眺,天水相涵,云山掩映,綠楊朱戶,麗彩橫空,潺湲之聲在耳,浩蕩之色盈目,能養我浩然之氣;凝神注筆,物我皆忘,運氣揮毫,萬類由心,可以健身養性;觀山悟仁,近水知性,制作設計,創意聯想,腹吞百毫,手生萬象,可以怡情益智。
二是調和色彩、變化萬千,可悅目怡神。尺幅之內,漿深色濃,虛實枯潤,流宕多姿;天下萬物,奔赴筆底,山情海韻,涌自胸中,勾皴點染,神融筆暢,千姿百態,妙趣天成,時時可以體驗“工作”的快意。
三是時間上的自由。可獨來獨往,可結伴同行,如閑云野鶴,可以放懷山水,遍游大江南北;似出世高人,可以醉心意境,閉門潛心書畫;秉燭夜練也不擾人,可以睡個日上三竿而人不擾;方寸之間,神馳萬仞,斗室之內,以書煥彩,來去隨心,忙閑自定,何其愜意!
四是呼朋喚友,多是文人雅士。迎來送往,有文化泰斗,有書畫名人,情志高遠,胸懷曠達,談吐盡是雅興,舉手多是華章,思接千載,情會景來,切磋激勵,高壯清揚,拔新領異之談,登峰造極之理,耳濡目染,受益頗多。如名師在側指點,學業可與日俱高。
五是薄技在身,如影隨形,遠行不必負重,半夜不怕賊偷。藝隨人走,運用自如,隨處皆為畫室,無所不顯其能;時世變遷,而技藝無損,天荒日老,而筆力精熟,越老越純粹,愈久愈增值,人生有限而精品長存,不為衣食所憂,不為年齡所困,善哉善哉!
然而,學書畫入門容易,上臺階難,自成風格、獨樹一幟更難。詩是心中的畫,畫是手上的詩。真正的畫家,要在內心具有思想家的深刻,有觀察家的敏銳,有大詩人的情懷,先在心中有詩,先在心中有美,以詩情與文心感受自然,有新發現,有大意境,才會注美于筆端。或氣韻生動,或意境深遠,或骨法清奇,或色彩斑斕,描摹傳神,藏露互動,俱在功力。詩書畫能為一體,才會有畫的高品位。“掃除凡格總難能,十載關門始變更”,學書畫者萬萬千,而學成學透、自成大家者,鳳毛麟角。難矣難矣!
然而,若有天賦,加之勤學苦練,博采眾長,煉意求法,堅持數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悟出新意,自成一家,也不是高不可及的。
孫孫十八個月大時,大人包餃子時你一定吵著要一團面,在手中捏“小鴨”,那種專注,十分可愛。興趣就是天賦,但這是否就是孫孫的天賦,爺爺不敢肯定。但你太爺年輕時,在農村當木匠,就自悟著在給人家做“炕琴”時,在柜門上畫山水。爺爺也受你太爺的影響,在農村時也學畫畫,還參加過縣里美展。后來,由于當時的種種原因,扔了美術,學習寫作。想不到中途又調離文化口,便全部為生計所累,在文藝上無一成功。至今想起來,還很惋惜。但這說明,你祖上或許有“書畫”方面的基因,但愿對你有好的影響。
孫孫不一定就選擇專職書畫職業,把書畫作為一種業余愛好,也不是什么壞事。倘若青年愛好,壯年精熟,到老了退休后,從別的崗位退下來,又成了書畫家,豈不也很不錯。爺爺認識西安一位書法家楊選西先生,就是這樣,從工廠退休后,反而有了新的人生起點,臨街(在西安書院門前)賣字,一個月收入十幾萬元,而且玩中健身,即興交友,好不快哉!
擇業,客觀上有個“機緣”的問題。就像一顆種子被風刮到哪里,是不確定的,這是一種“自然”的抉擇。這種時候,不要固執,也不要焦慮和苦悶。此時,比在哪里、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怎么做”,將決定著你的價值。爺爺認為,世界上永遠缺乏有能力的人,一時謀不到職業,也不用慌。不是“社會”太挑剔,是我們自己準備不足。如果你具備優秀的品格和卓越的能力,他們就會搶著要你。當你不被別人看好時,會促使你產生動力,把“我一定能行”證明給他們看。當然,前提你得是個有志氣的人。
職業的選擇,也存在中途改行的問題。爺爺一生就從事過多種職業。改不改行,一切取決你的改行是不是比原來更適合你。如果感到你正在追求的方位明顯偏離了自己理想的航向,不妨停下來認真想一想,或及時調頭,轉而在自己熟悉和喜愛的領域另辟蹊徑,或者調整一下心態,重新認識原來的工作,從而讓你的人生一下子亮麗起來。爺爺囑咐你:在沒有確切找到適合你的工作之前,不要表現懈怠,更不要與你原工作單位的老總和同事鬧翻,一個對原工作單位極不負責的人,不會有新單位會對他更感興趣。
爺爺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了這些建議,只是供你參考。因為30年后社會是什么樣子,爺爺想象不出來。也許將來許多由人操縱的崗位會被機器人代替,到那時你的跨界整合能力、創意能力要比會一項技能更重要。但是,不管你將來干什么工作,都要記住米盧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只有你對那些卑微、瑣碎的小事也能盡心盡力去做,你才有做大事的稟賦。天才,就是主動性的爆發,如果做每一件事都能認真、積極、主動、堅持,就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會有所成就。學會熱愛自己的工作,不僅僅是職場品德的要求,更是學會生存、充分享受生命快感的智慧。
孫孫的將來,如果祖國在召喚你,需要你去從事一項神圣的事業,當然要服從祖國的召喚,個人志愿就是次要的了。
總之,適合你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境界高低決定心胸大小,見識深淺影響抉擇對錯。如果一個人的工作性質恰好與個人的興趣愛好相一致,則他的人生會很幸福。對于孫孫未來的擇業,爺爺不勉強你一定要干什么,這里僅是一位老人出于對孫孫的關愛,說點私房話,提點參考意見罷了。
選擇什么職業,孫孫細忖之。
上一篇: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下一篇:能像羅文上尉那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