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換一種心態,日子就清亮了。
這是一套獨具生命力的生活體操。
有一位老教師患了晚期癌癥,親人又不在身邊。他請了一個下崗失業的中年男人做24小時陪護。這位陪護家庭經濟困難,家里有老人和還在上小學的孩子;他幾年前出過車禍,又離了婚,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在病房里做完應做的陪護工作后,總是不說話,眼睛直直地發呆。老教師了解情況后,經常對他說的一句話是“換一種心態過日子,日子就清亮了”。
“我給你講個故事。”他對中年男人說。他講開了——電腦一開始對人們使用它很有意見。首先嘆息的是顯示器:“瞧我多可憐,天天被人盯著看。”鼠標一聽不樂意了,說:“別人看你算什么?我還天天被人攥在手里挪來挪去呢!”鍵盤聽到了委屈地說:“人們天天都打我。”機箱也牢騷滿腹:“哥幾個都別說了,你們哪有我慘,天天被人按肚臍眼。”后來,有人告訴它們,不能這樣看問題,這樣會永遠在黑暗中。應該換一種心態:別人盯著你看,是你在被關注;被人攥在手心,何嘗不是一種溫暖;常常被人敲打著,那才是不打不相識、不打不成交呢;被人按了肚臍眼,換來的是生命流動的感覺……這樣一來,它們眼中的世界,便煥然一新了。
一席話,說得中年人咧嘴直笑。
“即使我們的收入不高,”老教師又說,“那也是很普遍的事。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大款?錢少了,也要換一種心態。我有兩個鄰居,一個是男老板,一個是上了年紀的老大姐。前些日子,我經常在樓梯上碰到他倆。一天,我問那位男老板:‘怎么看起來不樂呵?’他說:‘最近買賣不好做,一天下來也就掙1000元,真愁死人了。’當我碰到那位老大姐時,問她:‘怎么天天見你那么高興?’她說:‘干嗎不呢。你看看,我在樓下擺個小攤,耍著玩著的,一天能賺20多元,生活足夠了。’聽了她的話,我想那位男老板為什么不換一種心態呢?將快樂指數的分母,也就是將隱藏在內心的期望值降一降又何妨。我把這件事告訴了老板鄰居,他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臉吃驚的樣子,反復問:‘真的嗎?’我說:‘是真的,你該知道1000除以20等于多少吧。’后來,他轉換心態,不再愁眉苦臉了。”
中年男人聽了,不住地點頭,自語道:“真是這樣的。”
“年輕人,你知道小松鼠是怎樣確立自己的信心的嗎?它那么小,還要去挑戰大山。它對大山說:天賦不同,一切都安排得正好。若說我扛不起森林,我承認。可你也撬不開核桃呀。”中年男人笑出了聲。
“你下崗失業了,沒有了工作,”老教師接著說,“但聽說你一開始還不愿意做陪護?”中年男人回答:“是!”“為什么?”他說:“既怕做不好,因為沒做過,又怕一個男人干這個讓人笑話。”
“這就是你的心態不對了。”老教師說,“不論干什么活,都要把它看做是上天賦予的使命。把自己喜歡的并且樂在其中的事情當成使命來做,就能發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只要保持了一種積極的心態,即使是辛苦的工作,即使是不熟悉的工作,也能從中感受到它的價值。在你完成使命的同時,會發現成功之芽正在萌發。”
“我后來還真的這么想了。”中年男人說。
“怪不得你的陪護工作讓我這么滿意,原來你的心態已經做了積極的調整。”老教師繼續說,“即使兩個同樣條件的人干著相同的工作,如果一個人抱著‘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思想,而另一個人抱著‘工作是最完美的使命’的思想,那么這兩個人的工作肯定會有天壤之別,因為他們的心態有天壤之別。要知道,一個人的工作是他親手制成的雕像,是美是丑、是愛是恨,都是這個人一手造成的。基本可以說,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現。所以,了解一個人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了其本人。這當中的區別,還是心態上有差別。”
中年男人邊聽邊為老教師倒水,嘴里不時地表示著對他的話的贊同。
“有時候你不覺得嗎?上帝給了我們耳朵,是讓我們能聽得到世間所有紛雜的聲音。比如鄰居家在彈琴,肯定會傳出聲音,你是聽得最清楚的那個。對這個琴聲,你聽著是一種享受呢還是一種噪音,這也不完全取決于那琴聲的本身,還有你的心態。這個時候,積極的心態就是愛心。人類給了自己愛心,能讓所有紛雜的聲音轉換成美妙動聽的音樂。用愛心去聽,這世界上就只有一種聲音,那就是——美妙與和諧,欣喜和欣慰。”
“我很欣賞順其自然這句話。”老教師說,“人可以、也應該往好處想,但不是什么都能實現的。當美麗的歡笑注定與我們無緣時,我們就要用一種自然平靜的心態來欣賞和品味。換句話說,即使你沒有飛翔在天空,但內心一定要海闊天空。內心有多大?誰也說不清。但有個模糊的答案,就是說多大就多大,說多小就多小。
“一個朋友說過這樣的話:也許先天的因素使我們與光明永隔,但心靈的描繪和想象可以讓世界重新煥發光彩;也許匆匆流逝的歲月帶走了年輕時的活力與激情,但心胸的開朗和樂觀可以讓人青春常駐。說起來,這個世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只是處處暗藏著危機。這種危機不僅僅是危險的代名詞,也可以成為教人成長的機會的代名詞。所以,順其自然,不怨天尤人,悅納自我,才是造就美麗人生的重要前提。”
老教師說累了,他閉上眼睛,發出了不大不小的呼嚕聲。他睡得很香也很沉。
半個小時后,他醒了。中年男人給他剝了一個橘子,他吃掉了,又喝了半杯水。他精神很好,又打開了話匣子:“你是不是奇怪我得了這么重的病,不久就會離開這個讓人留戀的世界,還能這么樂觀,是嗎?”
“是的,你很了不起,我很少見像你這樣的病人。”
“我這是跟美國一個著名的網球明星阿瑟·阿什學的。他是網球世界冠軍,前途十分燦爛。可在一次輸血時不幸感染上了艾滋病,后來不治身亡。在他患病期間,一位球迷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上帝對你如此不公,讓你染上這樣的病?這位球星用了這樣一段話來回答:全世界有5000萬孩子喜歡網球,有500萬在學習打網球,有50萬在打職業網球,夠資格參加巡回賽的選手有5萬名,能參加大滿貫賽事的有5000名,而在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上露臉的只有50名,闖入半決賽的有4名,最終的冠軍爭奪戰在兩名選手之間展開。所以,當我終于過關斬將、手捧金杯時,我感謝上帝,同時也感謝自己。因為我相信事在人為,個人成就不是偶然的,有拼搏才會有一切。如今,我身患絕癥,我不怨上帝,也不怪自己,因為我知道有些事人無法左右,當不幸來臨時,我們只能面對。”
“他說得好不好?”老教師問中年男人。
“好!真是太好了!”
“我學習他,也不怨上帝,因為我知道自己無法左右命運。我所能做的,就是把心態調整好。在我看來,心態就像一支心思的彩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生活的顏色,那是我們所喜歡的顏色。比如:一個人離婚了,不是世界末日,又多了一個選擇生活的機會;一個人失業了,不是世界末日,又多了一個實現自我的機會;一個人失敗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又多了一個嘗試成功的機會。要知道,很多的時候,我們生活得怎么樣不在于我們擁有多少。畢竟我們清楚,我們的生活并非全數由在生命中發生的事所決定,而是由我們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和看待事情的態度來決定的。”
老教師的這套生活體操做下來,使很多人受了教育。大家十分敬佩他,尤其是那個中年陪護,心胸得到了極大地舒展。他開始過一種全新的生活。
陪護時間滿一個月了,老教師如數給他開工資,說好了一個月2000元。當中年陪護接過錢后,退給了老教師1100元,只拿了900元。老教師不解。他給的答案是:“我跟你在一起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樂,這一段在我整個人生中都是難忘的。退給你的那一部分是一半多一點,算是我付給老師的報酬。因為是老師的教誨使我的心態變得明亮了,變得不再把命運看得太苦。這是我一生的財富,哪是1000元錢能買到的。假如老師能再活個十年八年,我就陪你十年八年。”說完,兩人相擁在一起,四只眼里都蓄著淚水,連病房的其他人的眼睛也濕潤了。
經常換一種心態,你的生活將有滋有味,你的世界將五彩繽紛。
如果你用滿是怨憤的心境去看春天的風,你會覺得它是料峭的,是寒冷的,讓人猝不及防;而如果你沉浸在充滿愛的心境里,春天的風不輕狂也不暴躁,它溫和、美麗,能催出生命的新綠,能融化冰冷的心。
就像你看一片莊稼,它們在風的吹動下不停地搖擺身子,你說它們是在感激什么還是在掙扎、在反抗?這就看你是用什么心態去選擇什么角度看問題了。
經歷過很多事情之后,你會慢慢體會到:令人筋疲力盡的往往不是要做的事情本身,而是事前事后患得患失的心態。所以,心累重于身累。這更需要我們學會經常去換一種心態,讓心得以歇息,讓心不再那么勞累。換一種心態,日子就清亮了。
上一篇:成功的機會是運作出來的
下一篇:換一種方式離成功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