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荀子·性惡》中有這樣一句話,“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字面意思是,與其坐著說,不如站起來去做。這句話強調行動的重要性,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我們常在生活中所說的“說得好,不如做得好”“是驢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出水才看兩腿泥”等也是對“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另一種詮釋。
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真正把行動力放在第一位的人卻并不多,很多人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夸夸其談,但一到實施的時候,就畏首畏尾、害怕失敗,要知道,“說一丈不如行一寸”。滿腹的經綸或滿口的愛心,如果不能化為實踐,就有如敲鑼一樣,雖然很大聲,但不會感動人。
我們還發現,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高學歷者,那些高學歷者也并不一定能成功,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與他們對待夢想的態度和行為不無關系。低學歷者更注重實踐,為了目標,他們制訂好計劃,然后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而一些高學歷者則太過注重理論知識,他們在行動前會幻想太多,而行動得少,這種現象在開放的社會已經較為普遍,我們并不是說這是一種必然,但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到,光想不做是不會有好的結果的。
有哲人說:“夢想指引我們飛升。”我們都知道夢想的偉大力量,但把夢想變為現實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行動。
那么,活在當下的人們,如果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成功者,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就得放下空想,給自己規劃一個詳細的人生目標,并按照現有的自身條件去為之奮斗。只要你這么想,也這么做了,那么你的人生最終就是成功的。否則,你永遠只能“做夢”,而無法實現“夢想”。
1921年,當電報機發明成功25年之時,《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談到了電報對信息傳播的重大作用。有十幾個人,從這份報道中得到啟發。他們想,如果創辦一份文摘刊物,讓讀者從大量的信息中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肯定會受到歡迎。但當他們申請郵局發行時,得到的答復是因為從沒有過這類刊物,目前條件還不成熟,還要等一等。絕大多數申辦者就只好等等再說。
這十幾人中有一位叫華萊士的青年卻毫不猶豫,他想:“你郵局不發行,我可以自辦發行呀!”他沒有等待,而是將訂單裝入2000個信封中,從郵局發往各地。
就這樣,這位青年創辦了世界上很少有的文摘刊物,并一下子擁有不少的讀者,而且市場越來越廣闊,這就是有名的《讀者文摘》。到了2002年,這本刊物已成為世界性的刊物。它用19種文字出版,發行到127個國家,年收入達5億多美元。
所以,不要怕實踐你的夢想,不要因為恐懼而裹足不前,不要等生命走到盡頭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你也有機會可以實現夢想,只是,你放棄了。有了夢想就不要空想,不妨勇敢地去實踐!不要在意別人的嘲笑。如果沒有勇氣去大膽地嘗試,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
看古今中外歷史上的每一個偉人,無不擁有超前的思想和超凡的行動力,并通過發揮自己的優勢而贏得榮譽的。一句話,行動促就夢想。說一尺不如行一寸,也只有行動才能縮短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只有行動才能把理想變為現實。成功的人都把少說話、多做事奉為行動的準則,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達成內心的愿望。
要知道,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要成功,就要突破,就不能安于現狀。做到突破,就要從現在開始,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提高自己,抓緊時間,奮斗進取,你就能拼搏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時,當你跨過人生的溝坎之后,你會發現,原來,一切困難不過是前進路上的小石子,輕輕一踢,它們就滾開了。
的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大到國家,小到個人,萬事萬物都得由小到大。或許你現在做著看似不著邊、沒有前景的工作。但你要堅信,事物發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巴納德說過:“機會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成功的秘訣在于現在就采取行動,絕不拖延,行動高于一切!把握現在的瞬間,從現在開始做。心動不如行動。
“一切用行動說話”,這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記住的,僅僅有理想是不夠的,理想必須付諸行動。
生活中的人們,也許現在的你也有很多夢想,你可能希望自己能成為著名企業家、人民教師、歌唱家等,但無論如何,你要知道,理想不同于妄想和幻想,目標要切實可行,行動要腳踏實地。這樣,你離你的夢想就不遠了。
因此,不管你的夢想多么高遠,先做觸手可及的小事。夢想是一個大目標,你需要做的是完成每天的小目標,這樣,你朝大目標就進了一步。每進一步,你就會增加一份快樂、熱忱與自信,你就會消除一份恐懼,你就會更踏實,就會從積極的思考發展成為積極的領悟,那么,就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擋得了你。
上一篇:在白手起家的道路上,要認清自己奮斗的方向
下一篇: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做自己的英雄